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谈“天府”

作者:李自玲
主要内容

谈“天府之国”

四川成都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然而追溯其源头,成都被称为其名是在后面,它不是成都的特称。

天,“颠也,至高无上。”(《说文解字》)

府,指物之聚藏。所以,天府,即天子的府库。西周时,它代指国家图书室、档案馆,同时也是一种官职。后来,它喻指物产丰饶之地。

国,有指某一地方之义。

“天府之国”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在《秦策》一章中,苏秦对秦惠王说:“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从此可见,天府之国用来指富裕肥沃且地势显要的地方。然而为什么在当今“天府之国”成为了四川成都的特称了?

“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其中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所以说“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天府”历来为人们所叹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在《登锦城散花楼》有这样的杰作: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诗仙眼中的成都,具有壮阔非凡的气质。在成都登上散花楼,在诗中的感觉就是一下子就在九天之中遨游。

杜甫对“天府之国”也是有诸多情愫。天府的“雨”,是及时雨。春风携着细雨,空气中有着春的丝丝甜的气息。他就写下了这梦一般的感觉的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又称“锦官城”、“蓉城”,有着很深的历史涵养。在成都生活着生活过的文化人,以其特有的风格滋润着古今文坛,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玉液,如听高山流水,如对明月清辉。成都“天府之国”的称号向来不虚,只有去追溯、探查它,才能明白它的精妙之处。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