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就有“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第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它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倪(车横木上的关键),小车没有杌(车辕横木上的关键)一样,怎么能走路呢?这句话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了。在古代,人们的交通不方便,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只能靠面对面或者是书信,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诚信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有朋友借了你的钱没有还,你唯一的凭证就是那张借条,没有其他的方法。在现代,我们可以有100种方法来保障自己的诚信安全保障,有法律,制度,网络,大时代,电子工具。所以,现在人们的诚信大多数是通过外在的媒介来制约的,他们并不是出自于内心来保证诚信这种道德来约束自己。所以,我这里有个大胆的猜想,我觉得古代的人要比现代的人更能够在诚信方面约束自己。
而古代有很多关于诚信的典故,比如说曾子杀猪、郭汲守信、尾生抱柱等等。我们把视线放到现代社会来,现代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把诚信列入其中。古代和现代一样,都是把一些在诚信方面突出的地方列出来。现在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中国都会把一些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列出来,在任何方面,包括诚信,孝顺,见义勇为等等。十大人物我们只能作为一个榜样,关键还是要看每一个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做。几年前,发生了一件令人瞋目结舌的事情,这件事情最终也变成了热门话题,就是“老人扶不扶”的问题,为何会出现真正热心帮助的人最后反而会被冤枉。这可能是一个道德的问题,但是也可以说成是诚信的问题,老人没有说出真相,而是将真相放在身后,永远掩埋。在微博上这件事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家都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句话说出来就十分令人寒心了,老人作为一个无辜的群体,因为一个人的问题就导致了全天下老人被贴上不好的标签,这件事情从侧面说明了诚信是有多么的重要。
其实,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是绝对的诚信。小时后,我们也许会对父母撒谎;而父母也许会为了诓我们做某一件事,许下一个善意的谎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到了社会上,每天工作都很累,我们也许会有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生病了,不想陪朋友去逛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说谎的高手”,谎话随口就来,但是,在我们心里,早就已经把它当成是一个平常的事情,心里没有因为撒了这个慌而感觉有点内疚。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说谎,而是这个社会教会我们说谎。有些事情到了不说也必须说的地步的时候,一把利剑抵在我们身后,逼迫我们说出违背良心的话。
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纯真和单纯,趁现在还没有进入社会,每一个已经开始工作的哥哥姐姐都告诉我,在大学要多学知识,以免以后进入社会被人骗。社会就是一个大混沌,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以后可能这样的话不会再说出来,趁现在,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