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之一,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在首次读了这本书之后,第一感受就是:乡土的,才是中国的。跟《欧洲极简史》不同的是,费先生得这本书很贴切生活,这本书充满了费先生对中国农村的现实调查和精辟见解,也勾起了我很多的感触。但《欧洲极简史》在用语叙述方面比较有趣,赫斯特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社会生活、文化这六个角度,把欧洲从古希腊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透彻的讲述。历史是连续的,我们也活在历史中,欧洲如此,中国也如此,世界皆如此。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而我们在其中渐行渐远,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刻。
在浅读《乡土中国》《欧洲极简史》,以及浏览《论美国民主》,我觉得费先生写的更容易理解也贴近现实。也可能是因为我这个阶段还没有办法领悟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所想要传达的观念,美国和欧洲对于我来说是历史书,是地理书,但中国对于我来说,是生活。所以费先生的《乡土中国》让我看了之后有更深的感触。因为我小时候也在乡下生活过,或多或少也对乡土人情耳濡目染,并且扎根于这乡土之中。
虽然现在“乡土社会”从“乡土”一点点走向“现代”,并且到了当今社会,现代社会覆盖到了中国大多数地方。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逐步减少,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魂并没有消散,它们仍在方方面面的影响着现代中国。
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他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些社会的特性我们暂时不提,将来再说。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其实有句话叫落叶归根,那么我们的根又在哪里呢?我认为现在大多数“城里人”其实很少有纯正的城市人,大多他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社会里过来的,我们的根其实是在这片乡土社会上。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们在田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土地上才能开辟出我们现在的生活。所以故土对他们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现代人对故土的情感没有前人的深刻,但同样故土之情、落叶归根这些也影响和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人为什么如此讲究长幼有序,为什么故土难离还要落叶归根?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
我觉得乡土社会更具有人情味,像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乡下,邻里之间关系就很好,因为彼此熟悉,所以更加信任,因为淳朴简单,所以更加快乐,乡土情怀从小渗透在我的思想里。人们对生活不计较又很计较,不计较是因为,他们生活得简单,只不过为了一日三餐,但计较的也是这一日三餐,因为生活条件不好,一日三餐也显得更加重要。他们没有城里人那么多想要得到更多的永不停止的欲望,少些勾心斗角。比起现在住在城里,我更爱乡间的道、隔壁奶奶的团子、爷爷的叶子烟味、田间劳作人们之间的谈话。大家知根知底,不用约束,拥有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在乡土社会这样一个熟悉的社会中,行事为人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琐。但由于经济原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自古以来就是对立的,贫富差距的加大,使更具乡土人情的农村和更具现代味道的城市划分的越来越明显,并且很难融入。
在当代社会,中国在国际中担任大国角色,并很难撼动它的地位。我想,这也离不开乡土社会的作用,我们的根基还是在这片泥土之上,任何飞黄腾达都离不开自己的根,而根离不开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