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肖申克的救赎》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影片较为独特的是它并非直接讲述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种种,安迪是主角,却没有太多他的个人镜头、心理呈现,而是以其狱友瑞德的视角,配合瑞德的旁白来展现安迪在狱中的经历和遭遇。影片就像是安迪的好友在娓娓道来安迪的故事,屏幕外的观众也能有极强的代入感。
在影片中,监狱纪律对囚犯个体的改造被主角之一瑞德总结为“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安迪和瑞德得知了狱友老布的死讯。而当安迪谈到假释时,瑞德说:“我在外面吃不开……我已经体制化了,就像老布。在这里我可以让你有求必应,出去后电话簿上什么都有,我却不会用电话簿”。假释出狱,看似美好的四个字,代表获释的人从此获得了自由,但因为体制化,迎接他们的可能是更绝望的生活。
体制化一词,并没有出现在安迪身上。当他惹怒典狱长被关两周独囚,其他狱友表示独囚很难熬时,他说有莫扎特陪伴自己反倒觉得独囚很自在;狱友笑他音乐从哪里来,他说来自心底;瑞德说音乐在牢里没有意义,他回答就因为在这里才更有意义,“有音乐才不会忘记世上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在人的心底有些别人管不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希望。”瑞德劝安迪:“有希望就有危险,希望能把人逼疯,希望无用,你最好任命。”
然而安迪成功了,凭借希望他建起了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帮助狱友拿到文聘;抵抗体制化,完成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