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修辞学

作者:刘星雨
主要内容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读书报告

一、作者介绍、目录、内容简介及评价

1、作者介绍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著名学者、教育家。191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本,1921年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至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

达六十年,涉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在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因明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等方面多有所成就;他学术事业的基点和重心在中国语文的研究方面,为语文改革、语法学和修辞学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担任过旷世巨著《辞海》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主要著译成果辑录于《陈望道文集》(四卷,1979—1990)、《陈望道语文论集》(1980)和《陈望道修辞论集》(1985)。

2、目录

第一篇引言

第二篇说语辞的梗概

第三篇修辞的两大分野

第四篇消极修辞

第五篇积极修辞一

第六篇积极修辞二

第七篇积极修辞三

第八篇积极修辞四

第九篇积极修辞五

第十篇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第十一篇文体或辞体

第十二篇结语

一九七五年重印前言

一九六二年重印前言

初版刘序

初版后记

3、内容简介

《修辞学发凡》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古今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练习写作,都有助益。

本书首先概述了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接着阐述了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等内容。共分十二篇。

第一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引言是全书的总纲,“修辞”二字的含义、修辞和语辞的关系、修辞和题旨情境的关系、修辞研究的任务和修辞学的功用等重要,这使我一下思路就清晰了。

理论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使我眼睛一亮。

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

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1)修辞的形式和内容,修辞要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内容上的准备要注重生活上的经验、学问、见解和趣味作到日积月累,与时俱进以及随时细心观察,临时检阅报章、杂志和书籍,从字里行间去推求事情的真际;(3)两种表达法式即记述的和表现的;(4)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后面的篇幅主要围绕着修辞的两大分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进行论述,着墨和倾力做多是对积极修辞的研究占全书约65%的篇幅,即从第五篇到第九篇共184页(全书共285页)。

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

第五篇至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至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

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

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4、评价

(1)学界评价

这是近年来的好书。有了这部书,修辞法上的问题差不多都已头头是道地解决了。

——叶圣陶

真正不顾复古派和礼拜文言者的对抗,采用由西方东方传人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将中国的修辞学加以革新,写成了一部网罗万有、条例分明、有系统而又能兼顾古话文和今话文的修辞学专书的,是著名的修辞学家陈望道氏。

——[新加坡]郑子瑜

这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使我认识到:修辞学是一个宽广的、很值得探索的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意义的学问。

——张志公

刘大白在为《修辞学发凡》初版作的序言中说,正如《马氏文通》(1898)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一样,《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书中既引古人文章为证,并及今时通用语言,不但可以为通文者之参考印证,而且可以为初学者之津梁。”

吴培恭在2004年12月29日的文汇报《笔会》上撰文回忆:我曾听说,毛泽东主席非常关心望道先生的学术研究工作。1956年元旦,毛主席邀见他时,亲切地对他说:“已看过《修辞学发凡》这本书,写得很好,不过许多例子陈旧了些。”并问他是否继续在研究。毛主席的关心更给了他信心和鼓励。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修辞学发凡》将“题旨、情境”分立而谈,指出“消极手法侧重在应合题旨,积极手法侧重在应合情境。”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其“修辞的两大分野理论”对修辞学的重大贡献,使辞格理论系统化,但同时,其名称却存在着一些疏漏。《修辞学发凡》中将之命名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词典中对其解释分别为:“积极,①肯定的,正面的;②进取的,热心的。消极,①否定的,反面的,阻碍发展的;②不求进取的,消沉。”依此推之,用此对反义词命名的两大类别,显然有失常理,并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及存在辞格概念不清、分类不准等情况。

不过,虽然《修辞学发凡》有着一定的不足,但一般认为,它所取得的成就及它给学术研究带来的重大成果,还有他对修辞理论的非凡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有着巨大价值的,而且是超过它的不足的。

(2)我的评价

我认为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一部理论性的系统的修辞学专著,全书所架构起非常系统详细的框架。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很好很系统客观的认识修辞学

所以在阅读此书后,我认为《修辞学发凡》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是引例丰富。所引用的书约250部,单篇论文约170篇,方言、白话各种文体兼收并蓄。

第二个特点是归纳系统,阐释详明。可以看出陈望道先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系统而详尽地分析归纳了汉语语文中种种修辞方式。比如说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理论,进而把积极修辞分为辞格、辞趣两种。还有辞格归纳为38格,每格又分若干式,全面概括了汉语语文中的修辞格式。这些系统的区分和理论非常有助于我们学习,也极大的推进了学者们对修辞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阅读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收获和启发

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而《修辞学发凡》这本书作为中国修辞学的开山之作在思想,理论和体系构架上都是意义非凡的,有人说20世纪,没有任何一部修辞学著作能与它媲美。

这本书可以说在给我扫盲的同时也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修辞观,提高了我对修辞学的认识。我原以为修辞很简单,研读了《发凡》之后,我才发现这些看法是太简单太幼稚了。

什么是修辞学?陈望道先生回答“修辞学讲究语文的运用,讲究内容的表达;它是研究如何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如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恰当地表达出所要说的内容的一学问”《发凡》原是陈望道先生上课的讲义,是他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教研而最后修订成书的。其治学态度的认真可以想见。

由于我们学校图书馆没有,所以读的电子版,虽然没有纸质版的读起来舒服,但在读完这本术后,我深深觉得能够陈道望的思想中受到启发,汲取营养。《发凡》留下一个响亮的声音提醒读者:做研究需要博览群书、细心观察、收集资料、分析归类、系统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并要牢记“研究的注意必在同,而平日的观察却在异。”(《发凡》第14页)《修辞学发凡》给读者的思考与启迪是终生的。

三、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浅谈修辞学与对外汉语的一些感悟

由于这学期依然在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担任助教,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十分有用的,再一次感受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学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就拿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很多是学电子计算机之类的专业本来专业就很薄弱,就算有些学的好的在掌握了丰厚的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在运用汉语和欣赏汉语作品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是留学生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其建立到发展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而其中的修辞教学研究从引起人们的注意到现在时间更短。根据各种文献可以看的出来,近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修辞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修辞教学的著作和文章日益丰富。但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语言体系为教学重点,而对于修辞,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修辞观念上,即使是教授修辞,也只是把修辞的范围局限在修辞格的教学上,这个事实说明修辞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改变。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我认为在研究方面应该通过大量的操练,研究和分析,需要长期的努力,还要有像陈望道先生一样严谨的治学态度。比如从言语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修辞教学,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修辞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寻找偏误产生的原因和学生习得的规律,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其次,在运用方面,我觉得要交际能力的得体性。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汉语虽然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动机,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他们希望获得汉语交际能力,包括汉语口头交际能力和汉语书面交际能力,这种迫切的希望通过学好中文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在我在电子科技大学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十分明显,基本我所了解到的一个班的学生都是这样。而且,本来修辞作为汉语知识的一部分,无论是对内作为母语教学还是对外作为外语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句话说的好“音管准不准,词汇管对不对,语法管通不通,而修辞管好不好。”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对外汉语及其教学与修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言语表达的得体性要求已更加显示出两门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语言规则的同时,强化语用规则的专门训练和培养。老师应该根据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特点、性质、目的、方法还有对外汉语修辞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修辞而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忠,教师应该是主导的,而且电子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们也希望能够多学习这种说的“好不好”的技巧,至少我所在的听说课的同学希望这样。

四、参考文献

[1]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3]易维.试论以交际为中心的对外汉语修辞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09):125-127.

[4]濮侃.《修辞学发凡》引导我走上治学之路[A]..陈望道先生纪念集[C].:,2006:7.

[5]李熙宗.学界泰斗治学楷模——从《修辞学发凡》不同版本的修改,看陈望道先生的治学精神[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01):61-68.

[6]李熙宗,陈光磊.实事求是谨严治学——纪念《修辞学发凡》发表五十周年[J].当代修辞学,1982(01):22-23.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