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王琦瑶的另一个结局

作者:巨涵
主要内容     

长脚脸色也变了,收回了手,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膝盖上的灰,说:这和我爸爸有什么关系?不借就不借。说罢,便向门口走去。

王琦瑶靠在枕上,没有出声,看着长脚一步一步出了她的屋子,脸上那抹淡淡的笑才变为了几丝的嘲讽。这些人呐,一个个的到底是靠不住的。这几日长脚话里话外谈到金价,她不是不明白长脚这几日献殷勤的缘由,只是没料到他有如此大胆子敢偷偷潜入室内罢了。慢慢的心底也升上了几分的寒意,这么些年了,自己身边的那几个人到底可有几分真心。说到头都是为了别的。

拢了拢身上的披肩,王琦瑶起身打开窗子,外面栀子淡淡的花香随着清冷的空气飘进来,一时间王琦瑶倒觉得有了那么几分青春的味道,忘记了自己发白的发根,忘记了自己眼角的皱纹,忘记了自己经历的痛苦与绝望。

上海啊,上海,自己的爱恨全部献给了这座城市,这里埋葬了自己的青春,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与友谊,埋葬了自己的虚荣。想当初,上海的“三小姐”啊,曾经是多么引人艳羡,谁可想得到,这位“三小姐”过得是如此的狼狈和痛苦?

曾经的自己放不下上海,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这个地方。现在,可能是时候永久的离开了,看透了,看懂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反正自己现在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再没有什么能够使她留下的理由了。

至于去哪儿?女儿女婿在美国,何必无故去增加他们的烦恼呢?王琦瑶不是个愿意去讨人嫌的人。何况,对王琦瑶来说,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滋味不是她愿意去体会的。邬桥吧,邬桥是王琦瑶现在唯一想去的地方,那是个极干净的地方,干净的像是初生的婴孩。既是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理应找一个和出生时一样纯粹的地方。

没有犹豫,第二天王琦瑶带着个装衣物的木箱子和那精细雕花木盒就回了邬桥,没告诉任何人,无论是严家太太还是别人。船还在水上的时候,撑船人看着王琦瑶:“夫人可是上海来的?”王琦瑶这才抬眼仔细看起来撑船人,短上衣,朴实的面容,约莫五十岁左右。

王琦瑶抚了一下鬓角,浅笑:“为何?”撑船人颇有些自豪似的:“早些年,我在上海拉过黄包车,见过好多的官家太太和小姐们,都是一样的做派。”“那先生怕是看走眼了,我是邬桥人来的。”王琦瑶望着水面上的白鹭答道。

撑船人笑笑,不再说话,这位夫人分明就是上海来的,行事说话做派与邬桥女子可是不太一样的,不说也只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拉车渡船这么些年,听过的故事也不算少了,尤其是上海那种地方,一个不起眼的人,或许就是多年前某个出尽了风头的人物。

外婆已经去世十余年了。王琦瑶看着眼前微微有些破败的房子,有着一股霉味。但不知为何,走进去却是另一种心安了。

真正安顿已经是一周以后了,王琦瑶从箱底拿出了一件白底绣花旗袍换上,再从外边院子摘了两朵盛开的栀子花戴在发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有一瞬间,王琦瑶仿佛回到了程先生在照相馆替自己拍照的那个时候。没了留声机,王琦瑶就摇着团扇自己轻轻地唱了起来,没人打扰,倒是尽情。

余下的日子,有些清净,也就有些孤独。但王琦瑶反倒很享受这种孤独,去河边看看白鹭是王琦瑶现在常常做的一件事,看白鹭飞起时划过的白弧,看水面泛起的圈圈涟漪,一次她穿着旗袍倚树观白鹭的时候,还被前来邬桥写意的学生画成了一幅油画。恰是衬了那句话: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多年以后,当薇薇回国办理母亲后事的时候,在遗物中找到了一本王琦瑶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一个上海弄堂长大的小女孩一生的故事。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