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真实的虚幻——张大春《将军碑》

作者:宋詹洋
主要内容

真实的虚幻——张大春《将军碑》

【摘要】:颠倒的时序,过去与未来和现实交织,构成了一副真实而又虚幻的画面。武将军并不承认他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记忆中回忆并修改过去。他观察并预想着未来,以此来证明过去。在文章中对于人类记忆与历史荒谬的思考,无不显示出张大春深刻的现世怀疑思想。

【关键词】:魔幻与现实,记忆,历史,怀疑精神

张大春的《将军碑》被收录于小说集《四喜忧国》之中,是他在1975年得到第九届时报小说甄选首奖的作品。时有评论者因其游移跳跃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而为它冠上了“魔幻写实”的标签。

虽然这本小说集以《四喜忧国》为名,但《将军碑》作为此书开头第一篇文章,不论是从文学意义还是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其实都并不弱于《四喜忧国》。

说实话,初看《将军碑》是在我一次百无聊赖之时。当时只觉得,这些写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完全看不懂。究竟这个将军是真有穿梭之能事还是这些只是他的臆想?我根本想不明白。何况也别说我想不明白了,这篇小说也是至今我唯一一篇连顺序也没搞懂的文章。整篇文章,可以说是颠七倒八,主人公武将军任意且无视规则地游离于三种时态之外,从过去到未来,再从未来到现在。武将军搞不清时间,我同样也搞不清顺序。

这篇小说的叙事本身只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发生的,但是小说叙事时间被作者人为打散。相对于现实生活的时间,叙述时间被作者刻意延长、缩短、打断、休止或重新接续,这就导致了整篇文章使我看起来显得支离破碎,极具一种魔幻般的感觉。

而这种以“魔幻”写现实的手法正是张大春的代表。如果说“幻想”的浪漫主义不足以反映现实,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又常沦为现实的翻板,那么这种似真似幻,似梦非梦,在客观与主观之间寻找立足点的魔幻现实主义则成为作者在二者之间寻求到的绝妙平衡点。

《将军碑》的主角是一位老将军,一辈子征战沙场,老来总以战场上的荣誉为豪。在年老将死的前两年,老将军打破了生与死的界限,意识游离于现在,过去,与未来。以老将军的视角,观察着他的葬礼,他的战场。老将军沉湎于他的光荣,却拒绝历史的书写。当记者石琦试图记录下老将军的一生,作为这伟大历史的见证的时候。老将军并不言一语,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带着记者回到了曾经的战场,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同时也作为战争的旁观者。因为他并不认为可以用语言来定义他,来定义这个属于他的时代。也因此,他得了“失语症”。老将军从来都会说话,只是他觉得语言并不足以用来形容他了。这是他的一种坚持,或者说反抗,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反抗。正如他对山上那块子虚乌有的碑所大发的雷霆一般:“我可担不起那么些好辞儿!”语言,怎能定义!

有趣的是,与老将军相同的还有一个人。正是《四喜忧国》的主角。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他们一个是作为英雄的大人物武将军,另一个则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朱四喜。二者虽然身份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难以逾越的命题——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生活在现在的他们又该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将军与朱四喜,一个用失语对抗当下的时代,一个则用写一份政治檄文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他们都希望超越时间来拯救身份认同的危机。现在的东西并不能用来定义他们。

将军固执的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历史,他拒绝书写历史。游走在过去,修改着过去。但是老将军虽然固执如斯,自身却也十分矛盾,他对自身也并非完全认同的。他在和管家说起民国21年上海“日本青年保卫社”烧毁一家毛巾工厂、烧死两名中国工人的历史时,就忙不迭地否认自己当时在上海的事实,并且在被管家指正之后继续斥口否认,末了才道出实情,乃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喜欢过他岳父那个王八蛋”,而他当年所救的三个鸦片商中国人中,其中一个就是他后来的善父。对于容誉感极强、信念极强的武将军来说,原本救的中国人是几个鸦片商就已经十分有有悖自己的理念,而之后更是接受鸦片商的军费还成了他的女婿,这对武将军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段想抹去的人生败笔。

因此他将他认为的污点一个个修正,在他最辉煌的那段岁月里,“维扬这臭小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当孤魂野鬼,没处投胎呢!”(1)多年来,在每次父子俩发生摩擦冲突的时后,将军都会意气风发的这么说,这是他辉煌的过去,他有资格这么说。可是话一出口,将军又感到一股恐惧--他真的怀疑这个战后出生的老来子,曾经是某个无名火在线冤死的孤魂野鬼,或者是所有冤孽的总合和精华。所以将军必须将记忆作修正,修改掉这些污点,以抗拒某种冥冥中可能加诸在他身上的报应。这些是他所害怕的,他光荣的过去决不能蒙上一点灰尘,他要将这些灰尘擦干净。作为一个能穿越到过去的人,老将军能做到这一点。

而武将军的至亲——儿子维扬,更是无法理解与认同父亲的,他们父子的关系十分不和谐,这在二人要去为母亲上坟那段表现得尤为明显,儿子赶时间去为母亲上坟,武将军却拉着儿子不停说着台儿庄战役,儿子着急,武将军便怒不可遏,叫嚷着“这是中国的历史你知道不知道”,儿子却说那是他的历史,而且都过去了。不难看出,武将军发怒是因为儿子维扬不愿意所他说自己引以为傲的过去,而维扬虽然忍受着父亲,但却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奈与排斥,他不能认同父亲的价值观,也无法理解父亲的骄傲。而同样的,武将军对儿子也并不认同,甚至针锋相对,特别是对儿子念社会学系一事始终愤懑不己,甚至在自己假想的葬礼上听到石琦说维扬是社会学的名教授时,都要怒喝“放屁”,还“气得从台阶上跳下来,翻倒了几个花圈”,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武将军武断的认为儿子念社会学系与自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第一时间就产生了排斥反应,既没有想去了解社会学系是什么,更没有想去了解儿子和儿子的价值观。

武将军被自己所困,守着过去不愿意踏出第一步,不愿意改变自己,因此他虽然在内心期待着理解与认同,最终也没能走出这个人生困境。武将军一个历史中的大人物,他们对自己的时代有很深刻的参与感,觉得时代就是他们主宰的,这便造成晚年当时代过去之后他们深深的无力和失落。

【参考文献】(1)张大春《四喜忧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