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道家的“月”

作者:宋詹洋
主要内容

道家的“月”

【摘要】:道家崇尚自然,于自然之间悟道,感悟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规律。而“月”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拜的一大对象,在道家更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哲学意味。

【关键词】:道家,月亮,意象,中庸

道家讲究阴阳,阴阳哲学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阴阳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理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古人的认知中,认为整个宇宙,万事万物,皆分阴阳,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协调共济,乃宇宙的生机活力之源泉,也是万物发展的根本。阴阳平衡,万事万物则得以正常运行;阴阳失衡,世间则会出现各种灾祸。《史记·乐书》就载曰:“地气上隋,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日月,而百物化兴焉。”[1]言明宇宙之运行规律,因阴阳而动。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2]日月周转运行,就是最为符合阴阳规律的一大现象。古人甚至称“月”为“太阴”,意为阴之极也;称“日”为“太阳”,意为阳之极也。同时还有“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有关日月的神话故事。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日月自古以来便是被人们所崇拜的,也因此人们便将各种意象寄托于日月之上。例如:“日”象征父亲、男性、光明、希望、进取、热烈、激情等。“月”则象征母亲、女性、故乡、美好、温柔、纯洁,爱情、友谊、团圆,孤独、寂寞、失意、超脱、永恒与禅等。充分表明了人们对日月的钟情。

人们钟情日月,但道家则似乎更偏爱于月。提起道家,脑子里就是一副明月映竹林的唯美画卷。这或许与道家清净无为,以柔克刚的思想有关,致使道家给人一种月般清净柔和的映像。毕竟月相比于日,给人的感觉更加轻柔,于无声处遍洒清光,无为而无不为。月似道家追求的道,这也就使得道家偏爱月,而正是因为对于月的偏爱,使得道家对于“月”有了更多的思考。当然,说道家偏爱月是不大准确的,这其实更像是我们因月像道而产生的主观感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阴晴圆缺,月又生生不息。其总是处于一种盈亏之间的状态,当它盈至满月就会亏损下去,而当亏至残月则又会重新开始变得充盈,周而复始。这是极为符合道家思想的一种状态——“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3]换句话说,这也就是太极图最为基本的思想之一——“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相生而成太极,盈亏相成而为太阴。万物皆变,变中又有不变,不变是现象,变是规律。月亮的年华便是在这变与不变的轮回中永生的。嫦娥奔月吃的是什么,长生不死药,吴刚砍的月桂树永远砍不完。因月之永恒,在人们的印象中便成了长生不死的代表。变与不变成就永恒,有诗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说来苏轼可谓是深谙变与不变的哲理,《赤壁赋》有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便道出了月亮的这种盈虚消长与周而复始现象所蕴含的“变与常”的哲学。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己也。”天地之所以能恒久不变,正是因为它永不停止的交替变化。但这种周而复始的交替变化,绝不是一味的重复,世事无常,它是在循环中发展,以达到长存的。变化而常在,这就是“变与常”的哲学。它蕴含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这一思维即便是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极大的借鉴之处。

所以说,圆满并不见得是好的;亏损也自然不见得是坏的。否极泰来,“花未全开月未圆”,这种期待中的圆满才是最好的。满则损,盈则亏,中国哲学文化在价值观上戒盈戒满,选择一种中立的角度。于是乎,中国人又将此延伸到人生态度上,便又引出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即“中庸”之道。

“中庸”似乎是儒家提出的概念,但“中庸”并不是儒家专属,其他各家对于中庸也有着理解,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中庸”理念的一种表现。“还有太极图,囊括了道家的思想精髓,其中也包括了“中庸”之道,便是阴阳二者的平衡。太极阴向着阳,阳向着阴,向中靠拢,形成平衡,即以不变应万变,有进有退,以求阴阳两端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圆满的太极数。

同时《周易》也有“亢龙有悔”一说,意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告诫人们戒骄戒躁,戒盈戒满。

但是,“中庸”,并不是折中之道,而是包中之道,它是看着一个“圆满”,然后阴阳相互调整、互驯互补,最终形成一个太极。乾卦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负。”[4]这里的太和即中和,易贵中和,“中和”便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其实质性内涵,就是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万物生生不己持续发展的内在生机活力。那个使万事万物平衡的点便是“中庸”。

道家的月,涵盖万千,从阴阳到中庸,从日升月落到宇宙运转。一个“月”蕴含着多少先人的智慧,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哲学思维十分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乐书》,中华书局,2013-09-01

[2]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4-01

[3]老子著,汤漳平、王朝华注《老子》,中华书局,2014-07-01

[4]姬昌著,杨天才、张善文注《周易》,中华书局,2011-03-01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