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恨”字的流变及其与“恶”的比较

作者:木易
主要内容

摘要:在目前汉字的词汇系统里,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非常丰富。而“爱”与“恨”这两个最简单且人人都能熟练使用的表达情绪的词语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研究价值较高。笔者将着重研究“恨”字的解释,同时也会对与其释义有部分相近的“恶”做简要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恨;流变;释义;

“恨”字的释义及流变

“恨”为形声字,它的起源笔者从现有资料已无处可考。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推测它的产生与人类社会对情感表达的需求有关,与其释义有部分相近的“恶”字便可作为一个例证。“恨”字在《说文解字》中以篆书体收录,其形为解释为:“恨,怨也。从心艮声。胡艮切。”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怨恨”是其本义。如《蜀志·刘巴传》中:“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阯。先主深以为恨”。便是其怨恨义的体现。但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笼统且不全面的,因此清代学者段玉裁又在《说文解字注》中补充“恨”字有“遗憾”的意思,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恨晨光之熹微”。在《辞源》中,“恨”解释为:“怨恨、仇恨、后悔、遗憾。”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准确的,基本涵盖了目前“恨”字的意义,因此具有很高的参考性,。而在佛教的一些经文里,也有对“恨”的释义。如《瑜伽师地论》中有“内怀怨结,故名为恨。”的解释。这样的解释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从人的内心世界出发所做出的,因此是以情感表达为基准的,这样的解释和《说文解字》类似,也印证了“恨”字的来源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有关。从以上各种资料对“恨”字的解释不难发现,其一般义为“怨恨。”即内心对某人或某事的厌恶或强烈的不满。这样的基本义也是我们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意义。在古代市井的语言系统里,“恨”字的意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个一般义展开的。而在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面,“恨”字更多的则是表达遗憾、后悔之义。尤其是在宋代的词中,“恨”字更是极其重要的抒情词语。如:“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当然,宋词中用“恨”表达“仇恨”义的情况也有,比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因此,古代“恨”字的释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在我们今天的语言系统里,“恨”则是单一的解释为痛恨、怨恨或仇恨义。其“遗憾”、“后悔”的释义已经被归纳为古义。这使得在今天,“恨”字同时丢失的,是古代尤其是宋代诗词中那种独特的韵味。今天的“恨”更多的给人一种充满戾气的感觉。

“恨”与“恶”的比较

前面我们提到,“恨”与“恶”在释义上有相近的地方。即“恨”的憎恨义,恶的讨厌义。笔者选择“恶”而没有选择“怨”来作比较是因为“怨”与“恨”在语义上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提及“恨”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怨恨。而“恶”在只是在释义上有部分相同,因此作对比分析更有说明性。在《说文解字》里对“恶”的解释为:“過也。从心亞聲。烏各切。”同样的,这里的解释也是笼统且不全面的。今天我们在区分“恶”的释义时,一般是从其读音上去区分。这就使得“恶”的解释也相当丰富。但是从读音的角度看,只有当“恶”读作“wù”时,表达“憎恨、讨厌”的意思。“恶”和“恨”虽然都有“憎恨”的释义,但二者的的使用却有很大的不同,按照目前我们的语言系统来看,“恶”字表达“讨厌”的意义更重,或者说多数的时候我们说“恶”其实都是想要表达不喜欢、讨厌的感觉。因此在表达“憎恨”义时,其语气程度是要弱于“恨”字的。“恨”与“恶”在生活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从整个文学及语言历史的发展来看,人们赋予在“恨”字身上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它代表了很多无法具体解释的精妙,而且能给人一种很独特的感觉。因此,在传情达意方面,“恨”字更为合适,“恶”字则往往给人一种粗暴的感觉。

总而言之,“恨”字在汉字系统里以承载感情为主,表达人的情感。其今古之义变化较大,古义多,今义少。

【参考文献】:《说文解字》许慎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宋词“恨”字修辞的审美考察》赵玲玲

《古典诗词中的“恨”字》史锡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