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动力,完全是出于好奇,因为看到室友捧着这本书的神情,是那样的激动又感到庄严。这也许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对于摸着好书的感觉吧。
当时我问他,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他对我说,很复杂,需要你自己去阅读,体会书中的故事。于是我怀着好奇,翻开了这本书,读了几页后,便深深的陷进去了。书的开头什么都没有交代,直接开始讲故事。他没有其他的书,开头那些冗杂的叙述,而是直接以故事,来展开这个故事。
读到一半的时候,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红楼梦》和《冰与火之歌》,一个家族的盛衰,但它又不是简单的家族的盛衰,在这个家族中,几代人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自由体,尽管他们挣扎过,想要找到方法打破这种孤独,但是性格的多样,使他们没法聚在一起。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就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样,在孤独中,渐渐的迷失,忘记了他战斗的目标。
故事中这个家族中不断出现的人名,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似的人名,如果你不去细细的读,很快你就会迷失在名字当中,发现看了很久,却不知道到底谁是谁。而且这本书是魔幻现实的代表作品,其中魔幻与现实不断的穿插,让人混乱,这本书需要我们坐下来,静下心来慢慢的读,反复的读。
这本书中人的别离聚合,多少人来来回回的折腾,走向死亡,都没有过于华丽的语言,就只有平淡的描写,这些东西都会随风散去,但是却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就像马尔克斯所说的一样:“天地间一片永恒的幽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活着》,虽然主人公经历了很多的生离死别,但他依然坚强的活着,至少给人在绝望中还能看着希望。但是《百年孤独》这本书,就是走向绝望,一切都将不复存在,从世人记忆中抹除。那种孤独,绝望深深将人包裹,让人找不到出路。
书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不管重来多少次,都是一样的结果,命运早已注定,家族的每个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没人能逃过,走向灭亡的结局。这一切不过过眼云烟。布恩迪亚家族打下了马孔多这个地方,在此居住,但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钱财不过几张纸,风吹飘散,爱情不过几句誓言,是那么的脆弱,身边的人停停走走,权利,青春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转瞬即逝。当一切都消散,剩下的只有孤寂与死亡与之相伴。
这种孤独,绝望,也许你觉得残酷,可这就是现实。马尔克斯对于人性的解读是多么的透彻,他笔下的人物,有为爱情、事业、家庭付出全部的人,但最后,还不是一样,轻易就改变了。枕边人不停的变换,事业遇到瓶颈就放弃,整个家族靠女性支撑。人就是这种自私又贪婪的生物。新鲜感一过,就开始厌烦,一遇到挫折,就开始退缩。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你可能觉得书中人物不够甜蜜,初期觉得甜蜜,而后期却变得苦涩,这本书也是这样的,开头让人感受不到那孤独,可是越读越感觉到一种孤独感环绕在身边。没什么是永垂不朽,没有一生一世的陪伴,就像有人说的:“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包括亲人,友人,爱人”,孤独和失落才是人生常态,快乐只是一剂调和剂。
书的结尾,那张羊皮卷揭示了一切,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早已经注定,他们的历史都在那张羊皮卷上,无论他们怎么的独一无二,他们都只是在挣扎罢了,命运都已经被书写了下来,无法逃脱。布恩迪亚家族第一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人被蚂蚁吞噬。家族命运,七代人的宿命,都是与孤独相伴。在命运的冲击下,是那么的渺小而微不足道。
书中有句话:“无论走到哪,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唯有孤独是人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