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理性与感性的纠缠

作者:廖辉
主要内容     

理性与感性的纠缠

理性与感性,理性推动世界的进步,感性推动的历史的进程。理性与感性的纠缠,塑造世界文明。

在乡土中国中,为什么“爱情”这件事,在中国人的婚姻中如此不受重视?中国人的婚姻为什么不需要爱,甚至相当多的人,认为没有爱,才是更适合的婚姻?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亲戚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而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正因如此,中国的婚姻,是不讲爱,不讲私情。讲的是纪律,追求的是效率。只是这是一种不一样的理性。中国人的夫妇之间的淡漠看起来,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很多时候,你结婚的对象和你所爱的不是同一个人,而结婚之后,更多的是当成一种责任。

而西方与此不同,在他们的看来,夫妻结婚后,就是一个小团体,需要离开父母,独立的生活,不依赖外援。

但是自古以来爱,就是一种感情的激动,它会造成一种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会改变原有的关系。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感情的淡漠,才是一种社会关系稳定的标志。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但是社会的发展,却需要理性和感性的交织,才能很好的发展。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评价却是“有严格的制度而无公共的品德”,这与我们头脑中的惯性思维“西方政治重制度,中国政治重人心”正好相反。托克维尔是个西方的理论家,但他却认为对于现代民主平等基础上的社会的维系中,民情的作用要大于制度。

事实上,强调制度独立于人性之外,是对全面改造人性的乌托邦革命纲领,或是对“好人政治”、“魅力型政治”的回应。因为改造人性或相信人性带来的灾难已经足够,才应该强调制度必须不信任人,把人作为无差别的“标准人”或“平均人”,作为无差别的、自私的、一有机会就要为恶的魔鬼来看待。用统治一群无差别魔鬼的制度去统治复杂得多的实际的人,自然达不到最好——连赞扬民主的理论家们也承认“民主只是最不坏的制度”。

美国式民主不止是一套技术层面的制度体系,更是一组精神层面的价值糅合,它来自这片土地上几百年来发生过的一切:一切统治者和民众曾经有过的奋斗和挣扎,正确和错误,经验和教训。

欧洲的起源:两希文化,希腊和希伯来。希腊以科学理性见长,古罗马则延续了希腊化的世界。源于犹太人的基督教在刚诞生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打击得不行,但自皇帝君士坦丁公开支持基督教后,基督教文化就在帝国的疆土上迅速传播开来,以至于当时很多学者援引古希腊的哲学和逻辑来解释基督教教义,教会顺势将被改造后的希腊和罗马的学术成就保存了下来。再往后,日耳曼蛮族灭亡了古罗马帝国,却因为统治乏术而寻求教会的支持和帮助。于是此后一千年,教会成了独立于欧洲诸国的势力,依靠着对《圣经》的解释权,牢牢把控着欧洲的思想。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文艺复兴呼吁人们重新感受古典情怀,从神性回归人性;宗教改革则意欲破除教会对宗教的垄断权,创立了因信称义的新教。沉寂了一千年的欧洲文明又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勃发时期。而后的近代欧洲文化走出了两条纠缠不清的道路:一条是以科学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为源头的理性之路,另一条则是以德意志浪漫主义为源头的非理性之路。而直到今天,理性,科学,情感,热情,自由这些元素依旧混杂在一起,撕扯着西方文明,也塑造了丰富多元的文化。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