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向死而生
三毛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出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然后她和荷西在撒哈拉结婚了,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热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三毛,一个无畏勇敢、对远方执着的现代新女性,为了理想的生活奔赴他乡,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但其实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哑奴的故事。他是个中年黑人,说不出来话,为一个财主所有。他帮财主做事赚钱,却只得到微薄的利益。他却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即便他被旁人称作是只会做工的猪。他被三毛雇佣时,特意把三毛给他的午饭留着他说他要给他的妻儿留着,三个小孩子,两男一女。他还乐于学习。他会管羊,会接生小骆驼,更懂星象。荷西说,他看见我们那本书上的星,一画就画出了差不多的位置。他善良,会悄悄地帮三毛做些事情,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他也向往自由。原文写道,“他对我们指指他的心,再指指小鸟,又做了飞翔的动作”,三毛说,他想说---他的身体虽不是自由的,但他的心是自由的。前两次,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
用怜悯来形容对这个人的感觉,已经远远不够了。更多的,是敬佩与尊重。一个任人买卖的奴隶,在如此身不得已的条件下都还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况且当时的社会环境更加严酷惨烈,更加遭受了令人窒息的歧视,他都那么积极生活,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里,却要消极地、毫无目的地生活下去呢?反观自身,我们中的有些人着实不如这个没有人身自由的自由人。这是极为无奈的。
每个人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喜爱生活和享受生活,更要享受其中的积极向上的自由。没有人应该生来便忧郁,更没有人会不喜欢阳光向上的人。就算有再多的消极,时间也会帮忙消化好大一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便是印刻在生命中成长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