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成都博物馆观后感

作者:侯春兰
主要内容     

成都博物馆观后感

在周末放假期间,我和室友一起参观了成都博物馆。我本是一个对历史不大感兴趣的人,但进去看到那些历史文物后,我为之震撼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每一个时期都有着它独特的美。我开始对历史有一种敬畏感,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仔细地欣赏着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文物。从二楼到三楼,从先秦到明清。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慨颇多。

我着重去看了古代史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先秦时期。成都博物馆先秦厅位于展馆二楼,是整个通史陈列的第一部分。走进去里面放着很悲壮的歌曲,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展厅通过许多件精品文物来表现先秦时期古蜀文明的瑰丽神奇。如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钵、陶器盖、彩陶罐、彩陶盆,陶人面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绳纹花边罐、复原的宝墩古城的典型建筑,陶敞口圈足尊;商周时期的玉璧、陶盉、陶圈足杯、石矛、石镞、骨锥、骨针、骨匕、陶网坠、陶纺轮;西周的兽头双耳铜罍等等。此外,展厅内还利用了先进的技术,生动形象的向我们介绍了古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接着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通史陈列的第二部分。秦汉时的成都作为蜀郡郡治,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物产丰饶。”世称“天府”。在秦汉展厅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头巨大的石犀。据说这头石犀是李冰为治成都平原水患时所造,总共造了五只,有两只搬到了城内。石犀雕刻风格古朴、粗犷,线条简练生动,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石刻技术独特的美。还有经穴漆人,据说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成都北郊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出土的,经穴漆人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放于两侧,手五指并齐,掌心向前,双脚呈一字站立。光头,眉、眼、鼻、口、耳清晰,体形匀称,通体髹黑漆,身上刻有纵横复杂的经络线,并刻以圆点标示穴位,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医学之美。展厅中还陈列了许多陶俳优俑,造型生动形象,憨态可掬,作开怀大笑状,表情幽默、传神,仿佛表演正进行到精彩之处。也有若干伎乐俑、仪仗俑、持物俑、纪年砖、戒指等,表现了墓主的身份。这些俑造型生动,神态别具一格,反映了成汉时期的丧葬习俗。

然后是唐宋时期,唐宋展厅位于成都博物馆三楼,主要展现成都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作为西南大都会的繁华兴盛面貌。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些金碧辉煌的东西,盛世之气扑面而来。另外展厅中有许多瓷器、陶器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如晚唐五代的邛窑黄绿釉高足瓷炉,看着像一朵绽放的莲花,甚是夺人眼球。宋代的定窑白瓷孩儿枕,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让人感受宋瓷的高超技艺。

最后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的成都既是四川的省会,又是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的支撑点,发挥着首领西南的巨大作用。此时的成都农耕发达,工商繁荣,城市风光秀美,各类人才辈出,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在明清厅展示有明蜀王府建筑构件及模型,能遥想明代蜀王府之盛景。大量明代陶俑、精美的明代金器、玉器、瓷器体现了明代成都的繁华。清代种类繁多的瓷器、做工精致的鼻烟壶、饰品等反映了清代成都发达的商贸业。印象最深的是清代的粉彩云蝠纹瓷赏瓶,颇为精美,它的主题纹饰为云蝠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间绘以粉彩宝相花,并间以金彩篆体“寿”字,有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

虽是一名文科生,但我对历史的了解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课本上。这次的参观虽然只是我自己大致的浏览了一遍,但依然对我有着深深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传输了很多的知识。这次参观我们让领略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总之,欣赏观看过成都博物院之后,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那么,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做传播我们优秀文化的使者,让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另外,我也希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能够早些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次的参观也让我反思了我们当今社会。古人们在那样一个纯手工的年代,尚且能够打造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物品。对一些小小的东西都是精雕细刻。而当下大机器工业化时代里,我们有着那么好的技术,用着方便的机器,却粗制滥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究竟是为什么?技术的进步反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退步。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