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白鹿原》:讲述故事的史实说

作者:钟明月
主要内容     

摘要:而在这之中的一泡尿撒出了个“白鹿”这一故事情节,则彰显了这本小说在事实依据上的欠缺。诚然,《白鹿原》的故事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极为符合,但通过这一预兆而引导的行为,也确实带有封建迷信的倾向。因此,《白鹿原》这本小说,虽然作者为它收集了大量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字资料,但比起史实,用故事来形容则更为恰当。

关键词:史实与故事戏剧性色彩

1987年至1988年,陈忠实辗转查阅长安、蓝田、咸宁三县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为《白鹿原》一书的创作做了充足的准备。而正式的创作,则逾时六年之久。据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篇末作者自记,《白鹿原》1988年4月至1989年1月草拟,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成稿,最初连载于《当代》1992年6期和1993年1期。1997年,《白鹿原》荣获第四届矛盾文学奖,引起了文坛和学界的极大轰动。而众多学者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全书结构首尾贯通,至于卷末而笔力不减。中国名著‘莫不有始,鲜克有终’,有之,当自《白鹿原》始。”①这本书第一章通过白嘉轩娶七房女人展开故事,自白嘉轩这一主人公的家庭背景、人物故事、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发展,将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到了小说情节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白嘉轩有所交集的人物也逐渐出现,汇集成了白鹿原的人物关系网,也汇集了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这样一本《白鹿原》。《白鹿原》所说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发展史,而是白鹿原上的新衰交替。而本书的最后一章,则为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们各自的命运结局划上了句号。各色人物的结局,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但这样的结局,也可以说是最好的安排。全书行文流畅,视角转换自然,故事发展联系紧凑,首尾贯通,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巨著。

而在这之中的“七房女人”则强化了白嘉轩发迹转运的传奇特征。“前六房女人分别属于‘冷漠’与‘纵欲’这两大类:她们不是对白嘉轩充满着无比恐惧,就是毫无节制地去放纵性欲。”②书中对这六房女人的细致描写,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对白嘉轩不平凡身世的进行塑造,作者在书中也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语言,直接写道“一个贵人,一般福薄命浅的女人怎样浮得住这样的深水呢?”一语点明白嘉轩的不同于凡人之处。

而白嘉轩一泡尿撒出了个“白鹿”与第七房女人仙草,则是白嘉轩转运的开始。他因为那头“白鹿”而用水田置换下了坡地;而第七房女人仙草则是为他带来了罂粟。正是这一片坡地与罂粟,开启了白嘉轩人生的新篇章,白家由衰转盛。

而在这之中的一泡尿撒出了个“白鹿”这一故事情节,则彰显了这本小说在事实依据上的欠缺。诚然,《白鹿原》的故事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极为符合,但通过这一预兆而引导的行为,也确实带有封建迷信的倾向。因此,《白鹿原》这本小说,虽然作者为它收集了大量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字资料,但比起史实,用故事来形容则更为恰当。而《白鹿原》的故事性,在白鹿原上的诸多女人中体现的则更为直观。

在书中极为出彩的田小娥,生于也算是书香门第的秀才之家,却被父亲嫁给年近七十的郭举人为妾,作为延年益寿的滋补工具。她耐不住寂寞与黑娃私通,被赶走后跟随黑娃来到白鹿原。而在黑娃被国民党追捕逃离白鹿原后,她先是被迫成为了叔公鹿子霖的情妇,后来又引诱了白孝文。而这个白鹿原上最淫荡的女人,最终被她的公爹鹿三亲手杀死。但即便在她死后,也有田小娥的鬼魂阴魂不散地扰乱白鹿原上的安宁的说法。

由此可见田小娥的命运充满了戏剧性,她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贞洁烈女,她是被生存与欲望所逼迫的淫荡女人。她为了生存,嫁给了郭举人,和鹿子霖私通;她为了欲望,和黑娃私通,引诱了白孝文。这样的一个女人的故事,极具的富有戏剧性,不仅只是对她自己而言,也对于那些男人们。黑娃将她带回白鹿原,与家中断绝关系,成为土匪回来后也为她报仇;白孝文也因她丢掉了族长之位,至此由一个正直而有为的大好青年向反面人物转变。

除了由田小娥所带来的戏剧性的故事发展,书中的另外许多人物也都饱含着戏剧性的命运色彩。如白嘉轩的“义仆“鹿三、投身革命事业却被自己人拨乱反正的白灵、国民革命军军官鹿兆海、中共地下党领袖鹿兆鹏等人,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尽相同,他们的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选择也各色分明。但他们都在自己的阶级领域里有着戏剧般的命运,既有不同于常人的出彩,也有不同于常人的悲剧性结局。

《白鹿原》这本书,充满了艺术构思的荒诞想象,但却又偏偏是一部力争表现我们民族在那五十年的历史进程的史诗说。

《白鹿原》这本书中的故事几乎都是作者陈忠实个人生命的内在体验。“对此,陈忠实本人似乎非常直率与坦诚,他承认作品中白嘉轩与鹿子霖这两位主人公都没有生活原型,而作品中诸如围城、年馑、瘟疫、反正等重大事件,也只是源自于孩提时代听老人们讲过的童年记忆。”③也正是因为如此,陈忠实对《白鹿原》的界定,更多的还是倾向于秘史。

但秘史也是一种历史,它同样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尽管民间秘史与官方正史分别体现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但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客观存在性。但在这本《白鹿原》中,更多的还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故事,而非客观存在的史实。

在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中,《白鹿原》无疑带有过渡性、不确定性,它的作者致力于原生态与典型化的整合,文化审视与社会历史概括的整合,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白鹿原》通过家族叙事呈现了乡土中国现代转型期的认同危机,以及社会导向的裂变,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民族在这一时期的转变历程,是一部民族的秘史,也是一部讲述故事的史诗说。

参考文献:

①郜元宝:《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白鹿原>重读》

②宋剑华:《<白鹿原>:一部值得重新论证的文学“经典”》

③林语堂:《中国人(全译本)》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