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生命充满希望,亦满怀苍凉

作者:钟明月
主要内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被誉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淡淡的文字,短短的话语,轻描淡写就描绘出了时光的荏苒,人与物的皆非。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飘飘随风吹;如今归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一晃多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当年离家时是春天,长长的杨柳条垂下来,随风摆动,就像是挽留一般;归来途中却已是大雪纷飞,天地之间皆是白茫茫一片,万物都被大雪覆盖起来,什么也不剩,就好像什么也没有。

那长长的垂下来的杨柳,不单只是杨柳,还是即将出征的将士与家人彼此之间的不舍与牵挂。这浓浓的不舍与牵挂之情,在“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将士的出征,从一开始,是满怀希望的出征。因为他们出征,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家人。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是一定会胜利的。因此,他们对家人有不舍,有牵挂,却没有逃避战争,没有对战争做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于是,他们就怀揣这对战争的期望义无反顾的去了。

春天,是一个满怀希望与可能的时节。此番一去,不知归期,不知能否回来。但他们的心中是怀有希望的。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将青春奉献给了战场。正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场战争,终归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哪怕这个句号会用无数的鲜血来画成,但他们仍是满怀着希望的去了。这与个人的生死无关,这是一个民族的大义。他们心怀的希望,亦不是指个人的生死,而是这场战争的胜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八个字,写出了将士与家人之间离别的不舍与牵挂,也更是道出了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归属感。因为有了这种归属感,所以人们才会不惧死亡奔赴战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归属感,造就了人民的义务感与使命感。

这首《采薇》的美,不止在于其中文字的凄美的美感,更在于这其中由离别与牵挂、归属感与使命感穿插、交织而成的完整的背景,以及人的复杂情感仅凭一言两语便尽在不言中。《采薇》是美的,美在它的意境,亦美在这忠肝赤胆而又柔情万般的人。

岁月蹉跎,待到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多年。在这些年里,黑丝变成了白发,矫健的青年也步履蹒跚。征战多年的将士归家之时,天上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蒙住了天地之间的万般景色。白茫茫的一片,也正如将士们的心情一般。白茫茫无所知,白茫茫无所依。

多年在外征战,辗转多地居无定所,战火连天,家书可抵万金。与家中的联系,就这样断了。

踏上了归途,心中却没有归家的喜悦。心中定然是思念家乡的,也定是思念家人的。但也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份思念之情,才会对归家有着这样一份担忧。担心家里的老人是否还健在,担心妻子有没有改嫁,担心家中的孩儿是否康健或婚嫁与否。多年的音讯全无,使得将士在归家的路途中愈是前进,愈是不安与忧心。所谓“近乡情跟怯”,便是如此吧。

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不幸,还是不幸。和乐之家,因战争而分离;丰沃之地,因战争而狼烟四起;宁静之国,因战争而民不聊生。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切的凄凉与忧思,尽在不言中。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华美的辞藻,看起来就像是一句陈述句,但回味起来,却是令人感到了透骨的辛酸与无奈。战争带来的灾难,渴望归家却又不敢归家的怆然之感,体现在了这短短的八个字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十六个字,简短明了,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是《采薇》中堪称经典的诗句,它们也是战争年代出征将士们的凄美绝唱。现实生命的凄恻,思归之苦,战事之艰,反思之伤,也在这十六字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歌,吟唱了一首苍凉的生命悲歌,亦是对生命深刻而沉重的反思。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