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四川省博物馆观后感

作者:刘晟菻
主要内容

四川省博物馆观后感

天府之国,秀美山川,土地肥沃,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写就了无数千古奇文,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长江流域文明,作为自古以来的蜀文化代表地----成都这个集大成者,博物馆当然不能错过。有人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整部物化的发展史,我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借完成老师布置的调研任务,我和小组同学有幸去参观了四川省博物馆。

四川省博物馆,从展馆设计到设置布局都相当先进很人性化,且馆内空间真的很大,展厅面积足有一万两千多平方米,里头分别设立巴蜀青铜馆,汉代陶石馆,藏传佛教馆,陶瓷器馆,工艺美术,馆藏书画展,张大千艺术馆……一个下午的时间要把所有的看完估计很难,基于我们的调研主题是张大千先生,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张大千艺术馆,其余馆藏我们只是走马观花。一九四九年,张大千飞赴台湾。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发妻曾正蓉携其家人,将他留在成都的一百八十三件壁画、二百余件白描手稿,以及八十多个印章全部捐给了现在的四川博物院。川博成立新馆之后,专门开辟了免费的张大千书画馆供观众参观,并定期更换展品。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曾经出家,法号“大千”,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享誉全球的书画家,折服于他绘画天赋的徐悲鸿赞他为“五百年来一大千”,而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往敦煌临摹壁画之后对中国画线条和色彩的重振,令他感叹“西洋画从此再不足以骇倒中国画坛”。作为全球收藏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张大千临摹于敦煌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这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精品,长度超过12米,整幅画面内容详尽却无拖泥带水之感,内容庞杂却主题鲜明。此外,张大千成名之初与人合作的花卉图轴、《张大千芭蕉竹石仕女图轴》《张大千山茶图斗方》等作品也事馆中的上等藏品。在张大千前期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仕女的娇弱和柔媚;而敦煌之行之后,张大千再画仕女,便呈现出丰腴健美的特色。同期展出的不同作品,将直观体现张大千绘画风格的转变。除此之外,,张大千的书法、信函、印章等也有展出。张大千先生一生致力于传统国画,推崇古典壁画,早年以模仿石涛的山水画成名,达到真假难分的境地。其人生的转折点在于上世纪40年代赴敦煌临摹壁画,从此他的画风为之一变: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被誉为“画中李白”。不过坊间也流传大师背负着“破坏文物”的罪名----据说当年大师为了临摹到里层唐代的壁画而把外层的壁画泥层揭去,所以文物界对此存有异议,到底是敦煌文化的继承者还是破坏者?但瑕不掩瑜,大师在其艺术上的造诣无可挑剔,令人推崇。

参观完张大千艺术馆意犹未竟之余我们乘兴去参观楼上的青铜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遥远的巴山蜀水,偏居于西南,崇山峻岭,急流险滩,恶劣的自然条件却从没抑制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一尊尊惟妙惟肖的陶制俑,展现的不仅是古代四川人民高超的手工艺水平,那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时,不忘汲取西周文化的胸怀和睿智,所以“蜀道难”又怎样,没什么能阻挡住至纯至善的灵魂和包容开放的心灵!

文明的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在这里得到了淋漓极致的展现。四川,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深情拥抱着她所孕育的孩子们,川西南豪爽的彝家兄弟,川西高原粗犷的藏族汉子,川西北质朴的羌族人家,川南清纯的苗乡少女,大大小小共十四个少数民族兄弟共同居住在四川的山山水水间。看着那美若朝霞的民族服饰、巧夺天工的民族工艺以及神秘莫测的宗教法器,我醉心于各民族自然淳朴的生活氛围,向往于他们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更惊叹于他们古老朴素的生活智慧。高原、山林、平原、河流赋予每个民族不同的禀赋和性情,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如同音符,既需要差异的存在赋予乐曲灵动跳跃之感,更需要和谐的编排才有行云流水之美。天府之国,人杰地灵。愿我们都能继往世之财富,开万世之昌明。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