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
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人正因孤独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独,在冥冥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因果。看了余华的《活着》,才开始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余华以一个中国传统农民,落魄子弟为切入点,信手拈来地描述了富贵的一生。富贵的一生,中国动荡不安的几十年。在中国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一位最底层农民无奈地忍受社会安排的一切,命运之神给予又将之夺回去的玩笑。在旁人看来,富贵一生差不多都是苦难拼成的。但是在富贵内心中是他很幸福的——因为他有过世界上最贤惠的妻子、最可爱的儿子、最懂事的女儿、最满意的女婿、最也心疼的孙子。
富贵心平气和地讲述他的一生。他因赌博败掉家产,最终将父亲给气死;被迫依靠借来的皮影箱养家糊口。没想到在一次表演过程中,他在胡乱之中被抓去当壮丁,在战场上差点丢掉了性命。在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千回万转终于平安地回到原来的家庭。但是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之后却发现死神抓走了他的母亲,病魔无情地夺走一个活波聪明的女儿的说话权利。
土地改革惩罚地主,龙二作了福贵的替死鬼,福贵又悻悻地逃过一劫。福贵的儿子有庆为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长——刘县长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医生抽干了血,死了,死在医院一间砖砌的小屋里。女儿凤霞自己生孩子时大出血,没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间房里。偏头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两块水泥板夹死,又死在医院的同一间房里。成了孤家寡人,这是何等的凄凉。福贵的女人家珍,这是一个坚强贤惠的女人,软骨病并没有停止她辛勤劳作的步伐,直到双脚不能站立。她为福贵活着,为凤霞活着。待有庆、凤霞相继离开后,她也毫无牵挂的走了,走的那样安详,那样坦然。后来,能说会道的外孙——唯一为福贵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叹,这徐家的人难道就没一个命好的吗?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都是经福贵的手埋的。
本以为在新中国的建设之下,富贵的一家也许会过着越来越安定,充实的生活。但是好巧,天意弄人——县长夫人的一个意外就能将一个小孩置于死地,而恰恰是当初被拉去做壮丁时一起经历过死亡的春生而惹来的。儿子死了,富贵接着把整个人生的希冀都寄托在他那已经变哑了的女儿身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心地善良,满意的偏头女婿。女儿凤霞却又在临产后失血过多而悲惨而去,换来的是一个新生——终于抱上了孙子。无奈也将孙子带来的喜悦来冲淡了对女儿的思念。看着春生和他的孙子相依为命,孙子一点一点的长大,富贵感到了欣慰。觉得终于对得住他那苦命的女儿。
故事结尾听着老人凄凉地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这不正是福贵的人生写照吗?孤孤单单一个人和弃世的和尚有什麽分别?反正都是经历世事沧桑后宁静的人了。
经历过一场一场死亡,身边的亲人接踵而去。唯独自己仍然平淡着活着,不为什么苦恼,没有孤独唯有心中的安定与豁达。在贫苦的边缘,幸福仍然能够光顾,在光鲜的背后,幸福也许仍然味同嚼蜡。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所营造的心境,是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你内心感觉到了什么。做事遵循于本心,幸福就能够很简单,幸福的内心才是成就我们幸福人生的主体。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麽?福贵的人生告诉我们:活着,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同样值得你为他么而活。现实也许残酷,但不总是残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没到绝望的地步,想想福贵。你或许会得到些安慰。人总是阻挡不了老去的脚步。他的妻子在他的陪伴下安详的死去。对此,富贵很平静,因为他明白死是不可避免的事。与其让他的妻子来送走他,还不如自己送走她,因为他的心是平静的。命运对他的玩笑还不止步,一场施工的意外把二喜压扁了,留给他一个善意的谎向他的孙子苦根圆。苦根很听话懂事,很卖力,这使他想起他儿子——有庆的孩时身影。因此决定好好抚养这孩子长大成人。本以为可以和孙子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没想到一大把豆子就可以这么轻易地将可怜饥饿的苦根撑没了。这是一次更大的玩笑,但是富贵最终还是接受了。富贵又是一次白发人送走黑发人,最终剩下了富贵与老牛相依为命,畅谈人生。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