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读书笔记
想起鲁迅,心中还是有些成见的,可能是源于从小学他的文章,看似耳熟能祥却又十分不解他这个人吧,只知他是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批判现实、敢说真话,仅此而已,那时无法与他产生共鸣,更别说心甘情愿的背下他拗口的长篇大论了。
《野草》是鲁迅的一个文集,23篇散文,均作于1924-26年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期,鲁迅通过《野草》严厉的批判了腐朽的反动派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野草》中,鲁迅是矛盾的,既痛恨这个社会,又对这种社会现状表现的很无力,但是也就是现实本身啊,人们只能面对,无从改变也不知道怎么改变,着实无奈。可以说这本很薄的散文诗集凝聚了鲁迅全部的生命哲学,而其中的象征艺术和深奥的思想引起众多学者和读者巨大的研究热情。
《雪》这片文章是初中教材里的,当时学时没有完全读懂,现在读来竟感觉全是隐喻。鲁迅用温婉的江南之雪、冬梅、还有孩子们堆的雪人来象征他心中的美好生活,而北方之雪则反映了鲁迅在黑暗的社会里跟现实顽强的抗争和他心中对反动派的愤怒。
还有比较影响深刻的就是过客这一形象了,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到哪里去,仍要坚持走下去,鞋子磨破了脚掌磨出血还是要走下去。我想这也许有点像我们正在经历的大学生涯,冥冥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们,我们总要走下去的,有的时候很迷茫,但大部分时间很坚定。“我还是走好罢。”文中的老翁象征着当时革命半途而废的人,在途中的茅草屋里衰老,这恰巧像此时颓废的大多数同学,很多事情现在不努力,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鲁迅的中心思想很明确,他将这些思想蕴藏在一个又一个的意象里,隐晦又很直白。
《野草》的文字很美,那是一种冷峻美、深邃美,形式上的文字美只占其作品美的一小部分。而我被惊艳到的是还是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内容,二十岁我也许并不太懂,但我懂得欣赏美的文学和其中坚壮的思想。对啊,鲁迅文字的厉害之处从来不在于针砭时弊,而在于跨越时空。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中依然有着一样的年轻人,一样的独行者。也许这就是精神食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