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经历了启蒙运动之后,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这是诗性的时代,因此拜伦,雪莱很容易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跟启蒙运动的性质一样,浪漫主义的兴起同样也是一种思想运动,不过它更为体现在文艺领域罢了。
在《19世纪文学主流》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思潮直接反对的是十八世纪的某些思想特征,它那枯燥的理性主义,它对情感和幻想的种种禁忌,它对历史的错误理解,它对合法民族特色的忽视,它对大自然索然寡味的看法和它对宗教的错误概念——认为它是有意识的欺骗。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萌芽的诞生,它也说明了浪漫主义的目的:反对十八世纪的某些思想特征。这个思想特征,后面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就是启蒙运动所推崇的理性思想。如果说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将宗教从人类精神的统治王位上赶下台,那么浪漫主义就是用我们的感性思维来填补经历理性思维洗涤过的空虚、无艺术性可言的精神空白。同时,浪漫主义的强调人性感情价值的特性,使得浪漫主义成为了当时的“现代主义”。这个现代主义也是使其成为当今的“现代主义”的契机,因为它在精神层面界定了“现代”的边界,预示着现代的到来。因此“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民俗学以及对各种世俗文化的重视直接引发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出现,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在德国。浪漫主义通过对民俗的收集与研究,重构了许多族群的传统,直接为民族主义提供文化上的依据。这有效地撕裂了过去欧洲以宗教和封建制度维系的共同体意识,为欧洲各国的王冠落地铺好了道路。”(引自知乎李有希的文章)浪漫主义一边打掉国王的王冠,一边填补理性思维所遗漏的空缺。从叙事伦理学的角度来说,叙事—这个足以控制思想的活动,启蒙运动将这一权利从教皇手里夺下,而浪漫主义则完美地将它交由个体生命之中。个体生命感受,生命纬度的交织,从此在浪漫主义的麾下显得犹为熠熠生辉。
但为何浪漫主义为就此产生?追溯浪漫主义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神话在这个文学舞台上精彩地摇曳着。前面已经说过浪漫主义是反对理性的,因此浪漫这个概念是针对理智而言的,能满足人类对情感、情绪、原始本能需求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浪漫主义作品。而尼采所推崇的古希腊悲剧,则是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作为艺术的巅峰,古希腊悲剧及戏剧艺术,将酒神精神作为精神主宰,与日神所代表的理性精神呈相对姿态。古希腊人沉溺于酒神艺术、酒神精神中,体会到的是一种超越人,成为世界生灵本身的一种快感。至于其艺术是由于酒神与日神的兄弟联盟所导致的,这里暂且不谈。因此,私以为这是最原始,也最高级的一种浪漫。
还有一点,浪漫主义不仅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还反对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勃兰兑斯说“古典主义把文学束缚在所谓“高雅”的铁紧身衣里,成了僵固、贫乏、专讲形式的东西……法国人……已经推翻基督教的统治,却没有想到对布瓦洛的权威提出疑义。伏尔泰把传统打翻在地……却从来没有打破旧例,让剧情的发展持续二十四小时以上……他对天上地下什么都不尊重,却严守诗歌的韵律”也就是说,启蒙运动仅仅反对了宗教统治,却没有反对落后的、依然在文学方面对其有所束缚的古典主义。因此,我们所说的浪漫主义,不仅反对十八世纪僵硬、在精神上空虚的理性,同时还反对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
总的来说,浪漫主义自艺术诞生以来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某些时段被压制着,直到十九世纪才重新冒出了头,闪耀着它原来、甚至更为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