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太阴之相的哲学意境

作者:武奕兴
主要内容     

太阴之相的哲学意境

[摘要]太阴之月的阴的意象,阴晴圆缺,永恒不变演化出一系列的哲学。明月阴晴圆缺,亏极而盈,盈极而亏,任何东西都无法极致,极致后便是毁灭。所以万物阴阳平衡至关重要,这正是道所最追求的。人生哲学也莫过于此。月也是如水般透彻皎洁,我心似明月,万物于我一体,我心无万物。生命演绎到一种境界,才有我心如明月,空照万物,而无畏万物。“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所谓永恒是相对人而言,而万物皆永恒,永恒为何只是时间的维度,当你深夜透悟明月,身心与明月的轨迹接触的一瞬,便是永恒,一眼即是万年。

[关键词]盈缺、道、弱与强、永恒、空灵、大化自然、心无畏无惧无色

太阴是中国民族默契对于明月的认知,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她既有道家的自然之道,阴阳变化,又有佛家的空灵万物,朗月之境。同时她也是永恒的,在历史的流波中,她的清辉从未改变,只是古人不在,今人在。明月给予的不仅是夜晚的清辉,她更饱含着一种哲学,一种境界,一种人生的大智。我心似明月,万古于我也一瞬,当我们领会到月的变化和她本身的生命,我们将能在人生中涤荡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上与明月同辉。

一、道家“月”之哲学

道本身就是虚幻,是缥缈,是只可体会,而不可言传。道存于纵浪大化间,是自然之道,也是人之道。而月也是只能远望,而不能近观,是存在于遥远的虚空与神话中,自然不可避免成为道家不可缺少的哲学象征。太阴不断的盈虚变化,当缺到极致便开始盈,当盈到极致便开始缺。正如世间万物当发展到极致便是消亡的前奏,当万物毁灭殆尽,便催生新事物的发生。推及到人生也是如此,人的欲望促使我们在俗世中追求各种名利势,深怕落后于他人,不断将自己的目光聚集到眼前利益,成绩,得失。在得意,顺利时则喜气洋洋,但又深恐失去与落下,在停滞,失意时,更是心烦气躁,想方设法改变一时困境。从未站在人生的宏观,站在月之道思索与沉静,人生不可花开尽,一切皆有得亦有失,一时的缺是为了一时的盈,一时的盈亦是为一时的缺。我们无法改变,何不接受,失意莫不是上天的恩赐,让你在黑暗中沉静自我,感受灵魂的脉动。人生得失皆有数,以皓月之心去生活,则事无所忧,而畅游山水。当心感悟月与人生都只是盈虚不断变化,而不可强求,放下欲念,而把握人生的脉搏,顺随于世事享受风采与低潮,人生茫茫,长短不过瞬间,如此才不枉走一遭。

月之变化不仅是自然之规律,也是一种平衡之道,阴晴圆缺自有她内在的平衡,万事万物都在平衡中发展,凡事若过于极端便会走向毁灭。哲学从万物中演化,最终应用于人的发展,月的平衡对于人同样重要,在努力与身体中平衡,一个人如果过度努力而不按生活的规律,不把我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即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代价便是你身体的衰弱。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生存平衡,当人总是以意志代替自然规律,到最终必会受到自然的反噬。苦与乐亦是一种平衡,一味享乐,结果可想而知,而一味吃苦也是愚钝,以乐娱身心,而促努力,以苦而使乐境界升华,一苦一乐便将人生与月同辉。

二、佛家“月”之哲学

佛家四大皆空:道空、天空、地空、人空。寒山如是说:“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要有如何无惧无畏之心,才能将心挂于青天之上,万物可见也照映万物。月如水,云在青天水在瓶。月如水平静,唯有静方能看见万物,而不被迷障遮蔽了双眼,看到万物与自己一体。

月高悬于天空,却掩映在万物中,这便是羁绊。万物无论如何改变与变迁,而月不动则影永在,我们唯有斩却“月”,即是斩却心。心无,心寂,心灭则世间纷扰无法涤荡波心,我若将一切放下,根源已断,那么一切都无法再羁绊内心,束缚肉体。

万川映月,月映万川。月能容万物,只因空无,空无所物,无己才能容下山川大河。人也如此,心里如果只装着自己的参差点滴,得失成败,只有自己与他人的高低,得失,怎么能看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看到佛。经历世间而能放下,空灵虚静自己的内心,将一切斩断,一切磨灭,一切幻灭,方能融入佛境,超越自己,超越一切人为束缚。此时你便如皓月空而能容万物,我心即明月,心纯粹才能照映万物。心无所欲无惧而能对世人袒露真心,而人必会为一种非功利的强大意志所感染,以致折服,这便是度化世人。此种境界在人世中也唯有古人中的先贤方可窥其一二,今人离之远矣。但远不以为不向往,不接近,不信仰。

三、月之永恒与瞬间

李白月下醉酒吟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亮在醉酒一刻,成为同等的生命,我欢即月欢,我舞即月舞,明月是永恒的,而人相比命运渺小,而人的永恒何在。在于信仰,确切的是以生命实现的价值。她是一种最诗情的意,是最迷人的情,是万古风月,千江明月。当李白月下独酌,月的清,月的洁,月的高不可攀,以及无法言说的精神崇拜,与他的精神一瞬交接。我如月,月如我,李白才情如仙自有傲气,唯月可匹配,而于世间不得意的孤高自守,以此为傲,以此为乐,也唯有月魂能理解。天地虚无,为月可伴,我心即万古风月,我魂已入九霄,此刻即永恒。一眼中,李白眼中唯月,而月中唯映李白,不生子,万古如黑夜亦是一种豪情。

生命何以在现实中实现月之永恒,唯有我心魂如月心,我心即月心,月心即我心,当生命流淌在月的轨迹中,感受万物万事而生发非乐非悲的无名之感时,那便是永恒。

生命或一刹永恒,以一瞬的美演绎自己非外界影响而于自我内心生发的梦,或以生命静流而不改青山绿水,而笑意泛舟。

[参考文献]

[1]蒋伟.道家哲学与山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张之乐.浅论道家生命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03):71-75.

[3]刘经纬,高博文.佛家生命哲学思想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7(05):10-12.

[4]张文勋.儒、道、佛的自我超越哲学——孔子的“四毋”、庄子的“三无”和佛家的“破二执”之比较[J].中国文化研究,2006(04):118-124.

[5]孙周兴.永恒在瞬间中存在——论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实存论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05):1-9.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