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皮囊(家人)

作者:周慧敏
主要内容

皮囊,皮之为质,囊之为形,藏污纳垢,谓之臭皮囊也。皮囊?何为皮囊?刘德华在给这本书写的序有一句话很贴和我看完书的感受:“敞开皮囊,感性分陈血肉人生,会不自觉卸下日常自甘冷漠的皮囊,感同身受”。

书的名字由阿太所来,阿太是一个活到九十九岁看着自己的女儿去世的不是文化人偶尔讲话文绉绉的神婆。阿太以“我们的生活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定了全文的基调。阿太是一个很“狠”的人: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全程一声没哭;切排骨手指断掉了也只是冷静地喊“哎呀”,接下来,慌乱就是别人的了,自己永远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样子;将年幼的不会游泳的舅公扔到海里,舅公差点溺死,但依旧我行我素。阿太在将鸡摔死后“别再让肉体折腾它的魂灵”;将舅公扔到海里被邻居骂狠心“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出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皮囊的人才能成材”;阿太在死后留话“从此我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以普通的道德规范去看,阿太的行为无疑是怪异的,但这也就是阿太所说的“舍得”,皮囊乃是身外之物的大智慧。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天地只是万物的客舍罢了,虽尘世污浊不堪,皮囊藏污纳垢,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受皮囊所束缚,超脱六界之外活出真正的自我。

花了一个月读了两遍,《母亲的房子》这一章读了三遍,我也不敢说我读懂了作者的母亲,甚至还是有一点不理解母亲的执著,是因为爱情吗?想让父亲不留遗憾?那为什么父亲去世后任性的接着盖下去呢?为了让自己脸上有光吗?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可能当了母亲会懂,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懂吧。

父亲这一形象在《皮囊》这本书书中被李敬泽称为70后起,文学书中失踪的对象又出现在蔡崇达这个80后的书中。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父亲多半是充满尊敬带着畏惧有着审视以及少年少女们的反抗对象。蔡崇达笔下的父亲离家、归来、病了、挣扎、全力为自己挽回仅剩的尊严然后失败,放弃乃至退回成孩童,一直到离去,鲜活的让你感同身受。作者怀着爱、厌弃、不忍和怜惜以及永久的遗憾和挂念将父亲这一形象被照亮了。我的父亲的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形象,所以我一直很排斥去看有关这一形象的文章,在我的影响里父亲在文学作品中都是高高在上一家之主,专断独行像一个无情审判者一样宣判着家里人的生计让人敬畏到多半又会打着父爱如山的旗号来为他们的错误开脱,仿佛他们永远不会有错误一般。蔡崇达笔下的父亲开始如出一辙的索然无味,后面父亲病了那个高大的父亲不再存在了,在尊严尽失,在一次次和病魔的对抗中失败后,他不再高高在上了,他不再令人敬畏了,甚至让人有一点点厌烦,厌烦他的固执厌烦他的敏感。活灵活现仿佛就是生活在身边的一位垂死挣扎的邻居,李敬泽的感慨令人首肯心折。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