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有滋有味才是人生》有感

作者:唐伍莉
主要内容     

谈论这本书前,不得不说一下本书的作者梁实秋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有名的黄庭坚称赞苏东坡的句子,也是为文一生者所能得到的极高赞誉。纵观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文章能达到如此境界的,鲁迅之外,就是本书作者梁实秋。长达数十年的笔耕不辍,梁实秋先生的散文不仅于章法上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更于文字之外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文人意趣。谈吃,说食物,也包含着一份对故乡、对过往的深切怀恋;谈为人,说规矩,也体现着古来文人便有的一种社会担当;谈世事,说人生,弥足珍贵的是那份对人情的深刻洞悉后的淡然情怀;谈书画,说酒茶,既是文人雅趣,亦是生活姿态。

对于书中的诸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这里就列举一两个我最印象深刻的来写,作者在行身践规矩里谈到了“让”这一规矩,早在古代,我们就具有“让”的文化,《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昭·十》)“让,礼之主也”。可见“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但是当我们投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中,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而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多。

在上下班交通繁忙的时刻,我们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车子,有如风驰电掣,目不暇接。虽有红绿灯这类规则束缚,但是遇到红灯摆长队情况时,就有性急的骑机车的“恐怖分子”鱼贯窜上行人道。如果说这是骑车之人不懂礼让,那么行人里也有许多不懂礼让的,因为国人常有法不责众的想法,过马路不是根据红绿灯,而是根据人数多少来决定,凑齐一个小队就可以无视交通规则是很多行人的常有心理,他们可没有想过让车辆这一回事。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以谦让为主。

说到了让,就可以提下排队一事,我们是礼仪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朋友之间。常拉拉扯扯礼让半天,但是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

其实不喜排队的人多是不爱守秩序的人,他们内心无礼,他们常说自己忙赶时间,不能等待。但爱默生说过一句话:“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其实礼不是一件可怕的东西。礼只是人的行为的规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动,社会上的秩序必定要大乱,法律是维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关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为了使人能更像是一个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礼便应运而生。礼是一种形式,而形式背后却有重大意义。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