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隔阂并不是这么容易就会印在我们身上的,比如文革时期的爱情,虽然简单,超越永恒。
文革时期,囿于环境的限制,自由的爱情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假设静秋不会因为和老三的恋爱失去工作,不会连“得手”都不知道是什么,不会顾及旁人的目光,不会有深受迫害的父母,正是残忍的现实将以上种种假设都只是假设,正是一段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两个人的命运的变迁改变了最后的结局,让一段原本简单的感情变得复杂,让两个原本能长相思守的两个人阴阳相隔。
相比于懵懂的单纯的静秋,老三更像是一个“贾宝玉”,处处透露着与时代的格格不入。对于外在的种种束缚,,他做的更多的是不管不顾,执意去追逐自己的爱情,而在静秋因为怕和老三的恋爱关系失去工作,他选择等待。他是那个时代的叛逆之人,是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在内心中不自觉的对现实的反抗与挣扎,正因为如此,那个时代纯真的爱情成了精神寄托的象征。将种种现实的不满坐落于精神交流的基础上,与其说是那个时代的人更加的单纯,不如说是正是时代的束缚将每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真诚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
尽管这样的爱情并不是令人赞同的,但这样的结局却是对双方最好的,那个年代的最纯洁,最真心的爱情在这部片中表现的淋漓精致,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不由的回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纯真。
性与爱情的忠诚是不可能互相找理由的,至少爱情是产生性行为的原动力,如果性变成左右爱情的发展,那就是一种可悲的扭曲。所以《山楂树之恋》能够产生美就是居于这样的理念,人毕竟是情感动物。爱情的美好在于坚持一种精神上的思念,一种情感的牵挂,而不是简单的为发泄的快感找理由。
老三可能也是不幸的,他为这段感情所付出的一切都没有结果,最后在病故前留下了一行眼泪,这正是他对于现实无声的控诉。虽然他极力挣脱现实的束缚,却终逃不掉静秋的担心与自我的命运。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作为时代的“弃子”,老三终究被时代击个粉碎。
这正是我所极力思索的关于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我们更多的时候委屈于时代的限制,自觉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怕的是输不起。老三愿意为了静秋而暂时搁置自己的爱情与冲动,愿意等待着静秋,最后却出人意料的发现,自己竟然等不起,这竟是命运的捉弄。静秋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因为自己懵懂无知的少女时期,自觉地搁置了自己的爱情。这究竟是讲述命运的捉弄,爱情的脆弱,还是等待的无情?我竟陷入深思。
我愿成为被时代抛弃的人,时代的眼光不会限制我们的选择,等待的理由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借口,我相信,爱情并不会这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