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150年》读后感
一直对现代艺术很感兴趣,周围有朋友推荐,于是在方所书店入手了一本。
纯白极简风格的封面,厚厚的书层,将粒粒知识压缩在薄薄的纸张中。《现代艺术150年》就是这样一本便携式书本。该书的扉页位置放了张折叠的“现代艺术交通图”。从1870年印象派起始,经过各个关键节点,曲曲绕绕,通向今日艺术。其间标注了分支路线,还有各处站点搭乘的著名“旅客”。这张图很好地概括了这150年的艺术历程,也很好地提示了该书的线性叙述风格,威尔·贡培兹平易亲和,将叙事与说理处理得恰到好处。该书小开本装帧的意旨就是休闲读物的定位,我们大可以放松下来,慢慢走,欣赏吧。
在展览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幅幅抽象的画作与装置,这些艺术的元素我们该从那里得知呢,这本《现代艺术150年》能否为我结构呢?我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
我们都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式的天才感到惊叹。艺术如此之美!但是,艺术不一定就必须具备美感,甚至不一定可以带来愉悦。艺术应当是深入内心的、引起情感共鸣的,而人的心灵是复杂多样的,可以是欢快的、幸福的,也可以是痛苦的、厌恶的、愤怒的。现代的精神就是主张从人的内部生长出自我,这是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艺术是现实的折射、时代的先声,现代艺术拓展多种可能性,艺术在今天首先意味着心灵的自由。现代艺术的领域是开放的,它揭示给我们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它把自我个性的完整放在首位。当然,现代艺术的确不少问题。它高度提炼的抽象性很多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对形式的过度追求也时常让人觉得虚无,有时候,我还觉得现代艺术有种邪魅的气质,因为它要求观众必须信任创作者,你只有在信任的氛围里才能参与进作品的理念之中。创造性是现代艺术最大的价值,然而,似乎也是最大的瓶颈。陈丹青在为本书作序时感叹:“多么陈旧啊,150年过去了”。是啊,一个个主义,一个个流派,它们出现得太快了,刚刚形成独特品质,就匆忙成为了历史。
慢慢读完后,觉得真是自己零星的艺术史阅读经历中,极为愉快的一次,它在迄今自己的通识类著作阅读经验中,都显得脱颖而出。当然,这首先与主题有关,在此之前,现代绘画里毕加索几乎就是自己领受度的极限了,而最终该书远远推进了自己的原有边界,比如之前一头雾水的康定斯基、罗斯科等,都得到了连贯的铺垫和清理。原本多么令人畏难和费解的现代艺术呐,可作者不仅以其相关经验和博学做了恰到好处的前期呈现,还非常难得的在依次介绍中清晰展露了某种不断纽结和生长的线索。阅读的快感自然也与该书叙事风格有关,洋溢着某种情境,设身处地的代入感。而其中处处闪烁的、出人意料的幽默,几乎令我愈加感觉不到阅读进程中的疲惫了,反倒时常开怀大笑,这在自己整个的阅读经历中都算稀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