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笼子》读书摘抄:
1、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和软件完成过去需要人工手动完成的事情。
2、隐性知识:也称作程序知识,是指我们不用思考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包括骑自行车、抓住飞来的球、读书、开车等。
3、显性知识:也称陈述性知识,是指你能够写下来的事情,然后更换轮胎、然后折纸鹤、然后接二次方程等。
4、自动化系统的要素:系统的核心、传感机制、通信线路、反馈方式。
5、每一种新式武器的诞生都会改变战争的本质,能够远程发射或引爆的武器,例如弹弹器、地雷、迫击炮、导弹、一般都具有非常大的威力,既包括与其能力,也包括未预料到的影响。
在自动化智能查询中,搜索引擎会优先考虑流行性和新近性,而不是观点的多样性,论述的精确性或是表达能力的高低。
6、自动化会削弱工具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这并不是因为计算机控制的系统过于复杂,而是因为自动化不需要人类过多的参与。
《玻璃笼子》读后感:
本书以机器的自动化为讲述背景,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机械的自动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作者开始讲述了自己在童年时期学习手动挡汽车的经历,见证了骑车从手动挡到自动挡的经过,并由此展开了对及其自动化的论述。技术发展促进自动化,在追求商业自动化价值的过程中企业员工成为企业自动化的棋子。人类要在工作之余走出玻璃笼子,而不能属于机器,不能成为机器的手下。自动化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人类也会因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丢掉已有的东西。工具原本是将劳动与人类联系起来的东西,但是在更多时候,这些自动化工具却变成了疏远劳动与人类关系的东西。
机械自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器。人们为了使双手得到解放,获得更多的自由,不断研发出更多便利的产品。利弊共存的自动化机器,似乎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弊。
玻璃笼子暗喻的正是自动化的时代,彼此能看见,却又在笼子里面,无法逃离出机械自动化的笼子。机械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但为此带来的人类的退化却是消极的。在本书最开始的“致驾驶员的安全警告”便是自动化进程中的典型反例。但是,自动化带来的弊端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为仅看到事物的弊端而反对,甚至极力阻止先进事物的发展。自动化已成为必然,但在自动化进程中,我们要时刻警示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应在自动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是机械的操控者、制造者,而不是机械的手下。机械只能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代替我们的某些活动。机械并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要合理利用机械的作用,保证自身主导作用的情况下运用机械。我们的非动物性奴隶不载着我们驶向舒适与和谐的乌托邦世界,要保证未来社会能良好发展,我们需要对自动化加以限制,我们需要改变对进步的认识,强调社会和个人发展而不是技术进步。我们可能甚至需要接纳以种原来认为无法想象的观点,至少在商业领域:在人和机器之间赋予人类优先权。
相信随着自动化的发展进步,人类将会迎来不一样的自动化。在未来的时代,自动化将会越发越完善。在人类的指导操控下,机器发挥它自己的价值,帮助人类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