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报告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团队编写,据说这个本子原有八卷,名为《世说》,后流传至今只剩三卷,名为《世说新语》,记录了那个年代文人志士的小故事。读完这本书,我感到魏晋之风迎面而来,那些风雅、诙谐、正直、真诚的文人志士栩栩如生地现于书上,让我深感佩服,又充满向往。
《世说新语》结构完整,目录清晰,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包含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包含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下卷包含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其中上中两卷共13门,主要为赞扬拥有良好品德之人,为世人所榜样;下卷共26门,主要为批评有所疏漏之人,为世人所警戒。作者用三言两语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向读者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帝王将相到隐士僧侣这些影响历史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等。作为古代小说,它有当时的时代特点,即描写主体都是大人物,并且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作为笔记小说,它寥寥数笔,字数不一,不去概括事件的全貌,而是以点写事,以事写人。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当时小说的精炼,也让人不觉感叹古文书写之精巧。《世说新语》的修辞运用十分自然,无论是借代、排比还是比喻、拟人,它都生动形象,符合特定场景,让人赞叹佩服。如果放在现在,这些小故事绝对会成为“金句”,作者也会成为当红的“埋梗段子手”了。
除了语言上的凝练和高超的写作手法,《世说新语》在情节构思角度上也十分巧妙。比如我最赞赏的一篇文章《期行》,这篇被记录在中学课本中,当时就被元方的回答所震撼,不觉会心一笑。作者想要刻画元方、陈太丘和不知名的友人,基本是通过元方待人接物的态度,凝练坚决的语言所表现的。元方的回答和“入门不顾”都体现了他的清明正直,敢爱敢恨,仁义礼让,也在侧面突出了他父亲的教养。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通过元方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对他的父亲更加了解,更加敬佩。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整本书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侧面描写运用之纯熟。《世说新语》的写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小说都是借鉴了它。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等,这些小说都被称为“世说体”。
此外,更吸引我的还是《世说新语》的内容本身。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不仅是因为他出众的才华,或许还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表,亦或他待人接物的方式让我敬佩不已。在《世说新语》中,我第一次知道夸人貌美还可以变如此多的花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作者对嵇康外貌的描写不仅俊美独到,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用“松”、“玉”、“山”等物象来形容嵇康,并用自然风物的动作形成来描写嵇康的神态动作,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清新脱俗、风雅朗俊的文人形象。我们在文中不仅读出了他的外貌,更读出了他的气质,这些特殊的艺术效果,都是通过人物与自然风物进行类比而实现的。
不仅样貌美,嵇康的品德也美。在《世说新语》中也提到过嵇康的好朋友山涛,在投奔司马家后曾经举荐嵇康,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身为曹操家的女婿,嵇康表面上先大义后友情,可以为了忠诚而六亲不认,实际上,山涛知道嵇康的为人,引荐他只是为了保命而已,嵇康写断交书也是为了支持自己的好友,二者的默契令人感动。后来,山涛也抚养嵇康的子女长大,二人的友谊为人称道。
嵇康从来都只与有道德的人交往,在他同钟会的交流中可见一斑。他认为钟会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有才能也无用,于是对他爱答不理。这也为他后来收到陷害埋下祸根。有一天嵇康去山上游玩,遇见道士孙登,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走之前,孙登说:“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这句话暗示了嵇康的耿直将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在司马昭下令行刑的那天,许多太学生来到刑场为嵇康请愿,请求从轻处置,可见嵇康的人格魅力多么大啊!然而,嵇康还是死在了权贵的游戏中,在这之前,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奏《广陵散》一曲。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嵇康之死凭借《世说新语》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而现代社会,正是缺少嵇康这样的德才兼俱之人。经典国学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古人的风雅志趣,还是优秀的古典文化,更是对现实的警醒和启示。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去伸张正义,不敢直言直语,甚至以世故圆滑为荣;虽已经没有封建主义大山的压迫,但虚伪和欺骗仍然存留于人间。《世说新语》中包含儒道思想,更加侧重对道德品质的描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歌颂,和对违反道德之人的警醒。读完这本书,更是为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敲响警钟,启迪人们心中时刻放着一杆秤,做每一件事都记得要公平正义,要诚恳认真,不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们这一代人中悄悄流失,不让善良和仁爱没有落足之地。同时,也要加强对好人好事的赞美,对恶人坏事的批评,做一个敢爱敢恨,有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