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博物馆感想

作者:孙佳雨
主要内容

游成都博物馆观后感

上个月,为了收集中国传统服饰方面资料,我和同学便去了成都博物馆,虽然没有搜集到太多有用的资料,但也大开眼界,饱了眼福。其实距离我上一次去博物馆已经有七年了,由于当时年纪尚小,对这些陈旧的文物也并不感兴趣,即便是观赏也是走马观花式地看,并且也忘了很多。相比七年前现在的我,由于接触了历史这门学科,了解到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心境也改变了很多,有了自己的心得。对这些沉睡在藏馆内的文物也抱有了更多感情。

当时去的时候恰逢阿富汗的珍宝展,所以这次游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展出之一就有它。而看过阿富汗珍宝展的人,几乎都对那顶公元前25-30年蒂拉丘六号墓出土的五树花叶式冠惊叹不已,金冠由作为基座的带状金环与其上与之连接的五棵金色的“树”组成。基座镶嵌了很多美丽的花型装饰与流苏吊坠。博物馆内,柔和的灯光倾注,使这顶王冠在黑色的背景里显得褶褶生辉,如果环绕着它走,便可以看到“树叶”忽而闪现的耀眼光芒。当我拍完照片后,甚至还发现。正中间的那棵树的树顶还有两个人像,可以说设计得十分精致了。除此之外,这次展览还陈列出了不计其数的金头饰,金杯,镶嵌着奇珍异石的项链,栩栩如生的象牙人像,精雕细琢的瓦檐饰,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的饰片,华美的头部饰件“君主与龙”……足以体现那个时候的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当我在被这批珍宝惊艳的同时也有许多感慨。阿富汗是有着很多年的悠久历史文明古国。中阿两国交往历史悠长,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即到达了此地,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更是密切了两国的交往。这些文物是1978年阿富汗考古挖掘出来的,黄金制品总共有21618件(但展出据说只有231件)。但是当80年代的时候由于阿富汗陷入战乱,它们就一直在战火中四处辗转,颠沛流离。经过多方的齐心协力帮助,大多完整保存至现在。我认为它们的意义也不再止普通的文物价值,也反映出了一段文物遗产保护史和全球博物馆发展的历史。

除了阿富汗珍宝展,与此同时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从先秦时期的成都文物——测量水位的石牛(有可能是李冰当年治水打造的),1973年被发现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小小的容器。到两宋时期的水陆交通逐渐趋于发达,商贸发达,不断输出手工农副产品的成都,在工艺方面的技术更是进了一步,展厅内陈列了许多颜色素雅但不失美与光彩的瓷具。以及精心雕刻的金银器。占地面积较大的是摆了满满几十平方米的小型人物陶俑。有骑着马的将军与士兵,身着正装的官吏,戴着帽子的工人…在灯光的照耀下,人物的神态显得十分柔和。一瞬间还以为自己进入了小人国。直至晚清以后的近世,相比起之前孤零零的文物。这部分有了更多的人间烟火的气息。馆内以模型的形式复原了成都街巷、摊贩、饮食、娱乐等的情景。生动展现了成都人自古以来对生活环境与生活品质的极高要求。例如微缩成七八平方米的成都老街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平坦的街道上行人神色匆匆,有带着推车的,有搬运货物的,有抬轿子的,卖东西的…不过我认为最为精致的是一个茶馆的模型,里面的人物喝茶,聊天,看戏的动作姿态无一不栩栩如生,从远处看恍惚真的茶馆一样。同时也有等身比例的铜像人展示,让人身临其境。除此之外,在这次展览中也以文字形式介绍了川菜菜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煮饭用的厨具等,最后还辅以了颜色鲜艳的油画令人感受到热闹的气氛。。。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例如青羊出土的狩猎纹铜壶,体现了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时期出土的漆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让人感受到那个时候高超的审美,这次的游览,更深一步地使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感慨国家越来越强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许多文物也被安置的同时也将很多遗失在外的珍宝一一收复了回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保护好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