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斯·门罗《快乐影子之舞》
爱丽斯·门罗是一名擅长写中短篇小说的当代文学作家,她出生于加拿大,历而也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在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颁奖词是:“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由此,爱丽斯·门罗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第13位女性。她著有《逃离》、《爱的进程》、《快乐影子之舞》等小说集。其中《快乐影子之舞》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本书历时15年写成。一经出版便赢得了加拿大的最高文学奖项总督奖。在这本书中,她以一种奇特的视角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命运表达得淋漓尽致,将15个小故事平凡而不平淡地娓娓道来。门罗的很多故事都是以加拿大的某个小镇为背景,突出的地方性是她的小说重要特点。同时她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进行理解,很多人因为门罗经常写小镇场景而将她跟美国南部的乡村作家相比。
在《快乐影子之舞》中,她笔下的人物大多为开放式结局,不知这些人物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些没头没尾的故事,结局也根本无法预测。读她的这本书,在轻松的叙述口吻下,若对故事情节稍加分析,又会给人一丝丝压抑的感觉,读完整本后总有一种浓重的悲伤感。但其实又一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门罗借书中人物之口告诉我们:“总有事情会发生,该来的会来,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继续走下去,因为千千万万个人和你一样。”在小说集中,主人公的经历大多都是从“云端跌到地底”,曾经快乐过、幸福过,但很快生活的压力,不适的环境,群体的排斥,情人的抛弃甚至意外的死亡,这些人生中的厄运接踵而来,令人唏嘘不已。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短篇之一的《沃克兄弟的放牛娃》。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叙述的,小女孩生活在一个贫穷,条件艰苦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奔波于乡下的推销员,经常以自嘲、夸张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消遣,母亲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总是努力活得精致,即使是上街买个东西也要穿上精心挑选好的衣服和配饰。因而与小镇生活格格不入。在父亲连续遭遇两次客户的嘲笑之后,父亲开车带着小女孩去了一个女人的家,那便是他的初恋情人,诺拉的家。小女孩隐约地通过墙上的画像察觉出了诺拉一家信仰天主教。顿时便明白了奶奶和姑妈口中的“异教徒”说的是谁。从而暗示了父亲与诺拉当年分手的原因。两人短暂相遇后便匆匆离开,当父母带着小女孩离开以往情人的家时,门罗用了这样一句简短的描述:“我感觉爸爸的生命从车里飞了回去”,如此精彩,意味深长,又淡漠,隐忍,让人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感伤。归途上的父亲被勾起了往事愁绪,让他不得不对生命严肃起来,不再以自嘲来贬低自己,回到小镇又是一个傍晚。虽然这篇故事的情节比不上其他十几篇故事那么精彩,甚至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无论是父母与母亲之间相互扶持,那种相濡以沫的感情,还是曾经父亲与诺拉之间韵母美好的感悟。都告诉我们:人总要回到平常生活中,臣服于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里。还有一篇《乌得勒支的宁静》,讲述的是海伦和麦迪两姐妹,她们从十几岁起就开始看护有帕金森病的妈妈,长期受病魔摧残的妈妈,她“随时随地的叫嚷”“博人同情的眼泪疲劳战”以及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但结果却是海伦外出读大学,麦迪留下来照看母亲,后不堪忍受,不顾母亲的请求将她送去了养老院,后人纷纷指责麦迪,但却忘了之前她几十年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认为爱丽丝门罗的作品情节看似平淡,但却反映出了人性的弱点,这也正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