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从三本书中谈民主

作者:柏思语
主要内容     

近来阅读了三本书籍:《乡土中国》、《论美国的民主》和《极简欧洲史》。这三本书都属于有关历史和制度方面的书籍,内容有些晦涩难懂,很多地方阅读完之后只能有些浅薄的看法,而不能完全深入的了解当时年代的一些思想和作者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东西。但细细品味起来,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农村的作品,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论美国的民主》中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展示了美国是如何从一片荒蛮之地变成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热土,变成了一个民主政治如此完善的现代化国家,全方位的分析了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的背景、条件和过程。而《极简欧洲史》讲述了欧洲文明的发展,从三大元素开篇,详细描述了此三种原因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的过程,诞生了强大的帝国与繁荣的城邦。这三本书虽然讲的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外在虽没有联系,内在却相关联着。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能够从中学习和反思到很多问题,那么,从这三本书当中,我们又能够发现些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制度无疑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可中国为何没能创造出像美国那样的民主制度呢?如费孝通所言,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扎根于土地,具有浓浓的“土气”,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有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生活是固定的,也就形成了封闭且稳定的领里关系,由此创造出了中国特有的农耕文明。但作为农耕国家的古代中国,受外来的侵扰几乎是历朝历代的忧患,单薄脆弱的乡土社会,也只有拼尽全国之力才足以抗衡外患,因此高度的中央集权是有必要的。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淡薄了人们的法制观念。邻里之间彼此熟悉,天天都能够碰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两个熟人之间分得太清楚无疑是伤感情的,而那些法律在他们看来是用来对付陌生人的,显然不适用于他们的生活背景,所以法制观念在古代中国是很薄弱的。

再来便是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就是民主意识的传播。美国在文化宣传的方面就做得很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意识广泛传播,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在乡土的中国,文字并不是必需品,文字的产生原是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交流的,但在封闭的乡土社会,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就已经足够,因为大部分农民都是不识字的,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文盲”。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传播民主意识是很困难的,连读信都吃力的农民们,自然不会再有闲情逸致去阅读有关民主文化方面的书籍。综上所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乡土的古代中国是没有能力去建立像美国那样的民主制度的。

那欧洲的民主制度与美国的又有何区别呢?为何欧洲能建立民主中国却不能呢?《极简欧洲史》中提到欧洲的民主最开始是起源于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也就是全民参与,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事物。但欧洲地区自古以来战争频繁,所以在革命的影响之下,民主政治逐渐衰亡。罗马共和国时期也只是实行的有限的民主,最终共和国还被推翻,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灭亡后,没文化的蛮族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他们更是不懂什么民主政治,于是,直到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后,市场经济兴起,各种社会矛盾激烈,民主政治才开始渐渐的复兴起来。与美国相比,欧洲的民主显然不够强大,且其发展的历程也比较坎坷,在各方面也没有美国民主那么完善。虽然民主这条道路崎岖,但欧洲最终还是建立了民主制度。中国的国情则不一样了,毕竟不管是奴隶时代还是封建时代,中国都是一个封闭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吃穿都是自己生产,国家大事与百姓无关,阶级矛盾不突出,也就没有产生民主制度的条件。

可见,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历史,也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的国情造就不同的制度,也就因此,才有属于自己国家独特的发展道路。不必非得与别人相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民主道路,还任重而道远,顺其自然,才是最佳选择。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