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报告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许三观卖血记》重建了一个日常的“民间”空间,有意地悬置了“历史”,这种悬置既“复活”了人与生活,又为“民间”的登场创作了条件。在小说中,作者对民间温情、民间人性、民间伦理结构、民间生活细节和民间人生世态的展示构成了小说艺术力量的重要来源。小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线索,而是以民间的日常生活画面作为小说主体,民间的混沌、民间的朴素、民间的粗糙甚至民间的狡猾呈现出它原始的生机与魅力。余华在小说中坚持了民间叙事的立场,所以《许三观卖血记》没有知识分子启蒙立场所张扬的那种批判性的传统,也没有贵族叙事叙事所抛洒高高在上的怜悯,只有那种源自民间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和人生和现实的理解。
同时《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传达了一种“放弃抗辩,逆来顺受”的宿命观念,而这种宿命观念,促使作者以苦难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生存的真实与残酷。
这本书让我震撼或者说感动的地方主要有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开始许三观和爷爷的谈话。原来在他爷爷的心中只要健康的成年男子就要去卖血,我不能想象那是怎么样的一个年代,那是多么苦的一个年代.
第二部分是在在全家很长时间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时,许三观又一次去卖血.我并不能说他伟大,但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这么做,我想说这个男人确实让我很感动.
第三部分则是在大乐在下乡的时候生病了为了凑够看病的钱许三观沿着林逋,百里,松林,长宁一路去卖血.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他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去卖血,许三观说大乐是自己的儿子,他是这么说,也这么做的。.他并没有因为以前的事而对大乐有任何成见.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第四部分是许三观想喝酒,想吃炒猪肝,于是去医院卖血却被拒绝,他哭了.这一部分是让我最难受的部分,在以前生活那么苦,那么难,许三观一次次的去卖血,从来没有哭过。可是现在当生活好了,他卖血被拒绝了却哭了,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有不能挺过的苦难吗,以前我不知道,最起码在这本书之后我不相信有.当他想哭的时候就去哭,去满大街的哭,这难道不是一个真性情的男人?
读完这本书,我不敢奢求每个人都幸福了。
我只想,每个经历坎坷的好人,最后都能善终。
姓名:李文博
学号:17301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