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读后感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书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要想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必须首先弄明白语言和文化的定义,才能更好的找到切入点去做全面透彻的研究。关于语言的定义历来是争论比较少的,大体上众多学者都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这是一种语言区别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然而对于文化的定义,自古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文化意义的理解是“文治与教化”。首先对文化有定义性的概括是战国末年成书的《易传·贲卦》,这本书中这么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概意识就是以文治教化民众。在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她的《原始文化》中这样解释文化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获得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这个观点开始引起人们重视精神文化领域,并且为后来很多人类文化学家所认同。所以至今形成的对文化的定义大致就是“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比如我国伟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说;“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相互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文化,大多学者认同,其主要包含两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具体的以实例去展示文化现象对与我们的理解会大有好处,物质文化就是:印度女人穿纱丽,尼泊尔喜欢手抓饭,日本人喜食生鱼片,中国人见面爱握手,毛利人见面碰鼻子,韩国人习惯盘腿习地,这都是各个民族物质文化的表现,而精神文化就是在社会发展中,人们的意识形态集中起来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条例,审美意趣,而语言就是在人类产生之后,随着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殊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许国璋曾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每一个民族因文化的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语言系统,就像最简单的中国人说中文,美国人说英语,韩国人说韩文,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
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实际上也是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表现,人类因有思维而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了文化,又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互相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伟大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而且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文化,继而文化又催生出与它相对应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人类的各种创造物常常需要借助语言的词汇或言语来加以记载巩固的,正是因为有各种书籍和历代学者的研究汇总,我们才能分析出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甲骨文的含义大多是占卜祭祀用的,试想如果没有语言以书面形式的记载,我们现代人事很难破解出甲骨上艰涩难懂的文字的含义,甚至我们可能无法了解那些都是文字,或许还会只是把它们当成了一种古人涂鸦绘画而已。语言在文化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现代生活的人们,不必也不可能有过祭祀的活动,但是人们往往可以通过详细记录祭祀行为的文献,口头传述,甚至电视电影中的情节去了解祭祀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
语言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虽然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但并不是说语言就不如文化重要,也不是从属于文化,鉴于语言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语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们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而随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也随之产生。语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所在,我们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可以探视出它所代表的民族的社会风貌,人群心理,道德观念,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等,而人的社会性决定任何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又先进的社会里,正是在不同人群,不同种族的相互交流,文化渗透中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而语言就是这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所以说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对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对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有很大帮助,这是教我们不要片面孤立的去学习一门外语,只有通过不断的了解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才能真正透彻的去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