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

作者:汪子涵
主要内容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

《俗世奇人》,为冯骥才先生所作,书中以小片段的形式,讲述了旧时天津水旱码头的十八个人物、十八个职业、十八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传奇特色,也都有自己的绰号。这些绰号便是每一章节小说的名字。这些故事都能成为闲谈的好料、知识的贮备、茶余饭后的谈资,本书语言精练,诙谐幽默,值得一读。

虽然每一篇中,对人物、对事情的着墨不多,但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每人只要有独一无二的绝技或者是另有绝活的,那就一定有绰号,比如说:像刷子李、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苏金散等等。津门人好把这种人的性,和他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时间一长,名字不知道,倒知道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这是多么令人熟悉、多么有人情味的啊。书中描写的人无一不是劳动人们,对劳动人民的态度无一不是赞叹。正如书中所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其中的赞扬十分明显。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多次,每一次读来,无须刻意、无需正襟危坐,随便翻开那一页,都可以读的津津有味。每次读我都有不同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常常不愿离开“奇人的俗世”。

书中,以传奇故事的方法,讲述了各行各业的绝活,或者讽刺某一类人。或者佩服某一类人。谈不到正能量以劝人向善,但也能让人心里掂量故事的轻重。书中大量的采用“抑扬”的模式,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结尾时叫人会心一笑,或是出乎意料,令人拍案叫绝。

书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同人性、精神的展现。令人过目难忘,例如书中刷子李不过是个油漆工,但凭刷技好,就成了无可替代的传奇。苏七块不过是个医生,却因为自己的原则和行医救人的心肠,让人津津乐道。好嘴杨巴是卖茶汤的,没什么让人佩服的气节,只是一张伶牙俐齿的嘴,也都让人拍案叫绝。

他们放在工业化的今天,不过是千千万万底层人民的一员,离中产阶级甚至都尚有一段距离。放在励志鸡汤的宣传中,这些俗世的奇人们,理应当焦虑起来奋斗起来,怎么能活得那么悠然自在。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集成化生产链的一个螺丝钉,在一个分工很具体的岗位上做着程序化的工作。也许这就是社会结构改变的一个悲哀。当然必须承认,高度工业化给我们带来了高度的生产水平。才能够让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小手工艺人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社会了,那些俗世的奇人们,最终只能存于书中了。因为今天的社会中不再有适合“俗世奇人”生存的环境了。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快手刘》,作者写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故事的结局。快手刘年轻时能变出神乎其神的戏法儿,作者后来回到家乡时,看到垂垂老矣的快手刘,只能变出错漏百出的戏法儿。他变得消瘦笨拙,曾经引以为傲的手艺,显得那么滑稽和悲哀。这样的结局,似乎也在倾诉着那些小手工艺人的衰落、悲哀。这一个个手艺人,兴盛时如同山壁上俊秀的松树,傲立于天地间,衰微时如同枯木坠落。虽然他们只是那个动荡年代的小小幸存者,不曾在历史舞台上扮演过什么厉害角色,但也或多或少精彩地走过自己的一生。一种曾经普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市井文化,一天一天的消散了。那个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终将变作一场梦。

《俗世奇人》的字里行间,那语言的精炼,故事的干脆,不拖泥带水,这本书的语言特色极为鲜明,故事写的是生活,故事也不脱离生活,但是从生活中升华而来。这就要我们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奇人奇事,哪怕是小人小事,只要有闪光点的地方,就可以做记做传,都能写一篇故事出来。

借着这样一本有意思的书神往天津卫游历一番,合上书,我依然活在我所在的时代里。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身份、时空、时间的转换。这本书给了我终生难忘的阅读体验。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