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不可对人言
——从《中国俗文学史》中看《诗经》
[摘要]《诗经》是古代歌谣最重要的一个总集,却在后来被人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帐,让人们不敢去研究其内容,更不能够了解其意义,以及其文学价值了。[1]但倘若我们以《诗经》和《乐府诗集》、《花间集》、《太平乐府》、《阳春白雪》类的书等类齐观,我们才能完全明白《诗经》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奥妙,并没有什么神秘。《诗经》中展现的是西周到春秋中叶时期人们最平凡,最真实的生活。[关键词]《诗经》;生活;爱情;思念;农业
孔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不仅仅是用来祭祀或者高高供起的神物,如果仔细去阅读它,去研究它,我们可以从里面发现许多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场景,关于爱情,关于征役,关于农业。下面,我就将从爱情,征役,农业,谈谈《诗经》中他与她。
一、《诗经》中的爱情——婚恋诗
从人类诞生初,爱情就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成为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纽带。《诗经》作为一部展现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画卷的重要作品,其中对于爱情的描写更是不可缺少的。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关于古人婚恋生活的描写,同时也展现出了古人的爱情观。
[2]诗经中记载爱情的篇目众多,有爱情诗,婚姻诗,弃妇诗。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经中记载的三类诗刚好就是爱情的三步曲:恋爱-结婚-维系婚姻。诗经记载爱情的诗时间跨度相当长达600年,但是不管是题材上还是主题上对爱情的阐述都具有相同的内涵。如在《青青子衿》中“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一句就写出了男女热恋期时那种如鱼与水一般不可分离,恨不得时时刻刻在一起的,一刻也不愿分离的心情。而《氓》则写出了女子的婚后生活,“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两句话写出了女子结婚之后男子的变心,而后女子洒脱,不再纠缠于这段婚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当事人们的爱情观,男女之间恋爱自由,女性也拥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并不一定要依附于男性的观点。
二、《诗经》中的思念——征役诗
征役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而《诗经》更是征役诗的源头。《诗经》中对于征役诗的描写往往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征役的残酷。在《君子于役》中写到“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丈夫啊,去服兵役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会回来啊。“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他会被饿着吗?他会被渴着吗?从这两句的解释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多么思念我的丈夫啊。由于征役,“我”与丈夫却必须忍受着分居两地的痛苦,这是何等的残酷。思而不得
真正让人痛苦。深刻的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而在《伯兮》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自从丈夫出征之后,便无心打扮,日日独守空房,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对于她都没有了乐趣。[3]对亲人的刻骨相思,无法摆脱,痛苦万分!“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中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首如飞蓬”,用散乱的蓬草比喻头发,说明这个女人好久没梳洗了,为什么不梳洗呢,“谁适为容”打扮了给谁看呢,这里表现了她刻骨的相思和为相思所苦的身心。另一个比喻是“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用久旱求雨的迫切心情比喻盼望丈夫归来的失望,把相思表现得更为深刻。
三、《诗经》中的热闹——农事诗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于农事的描写。[4]通过阅读这些农事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可以看到这些农事诗善于撷取富有深意的农事生产、周人生活片段,并引发人们的思考,从而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隽永的韵味。
如《七月》便是直接的反省当时人们的农业生活,从年初到年终,并以时令为序,写出了一年中每个时间段所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将景物,农民的生活以及当时的一些风俗习惯相结合,更加具体,生动的体现了西周时期,农民的生活以及农业状况。在《七月》的最后一段“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中则写出了人们收获时的喜悦。一年下来,终于可以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同时也能感受到那般热闹的景象。
思无不可对人言,《诗经》就恰好体现了这一点。人们将自己的爱恋,思念,忧愁,不满,喜悦统统写进诗歌里面。而就是这样,我们方可追溯古人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郑振铎.郑振铎第七卷-中国俗文学史[M].武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
[2]浅谈诗经中爱情诗的爱情[C].2016
[3]论《诗经》中的征役诗[C].2016
[4]诗经中的农事诗[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