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观《活着》有感

作者:贺迎迎
主要内容     

观《活着》有感

——好好活着吧,活着就有希望

看完《活着》,我只有一个想法,生不叫生,死不叫死。什么样才叫活着?醉生梦死?努力奋斗?或者,胆颤心惊?

电影一开头就给我们展现了很繁华的一幕,主人公徐富贵坐在牌桌前十分潇洒的玩着骰子,浑身散发着一副我是大爷,我很有钱的即视感,与后面因为赌博而败光家产的落魄形象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而徐富贵一开始给我留下的只会吃喝赌的纨绔子弟的印象让我觉得败光了家产的他,以后一定很难过吧。然而却没有,他开始变卖家产,外出找活,同妻子家珍一起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一把刺刀,使平静的生活再次改变,富贵不得不被拉去充军,幸运的是他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回到了家乡,或许生活就是不可预见,回到家乡后,富贵的女儿凤霞哑了,母亲死了。回到家乡后没有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便又开始了大跃进运动,看起来糟糕透了的生活,却依然能够勉强活下去,可却不料儿子有庆意外的死去,看着白天还是活生生的人一转眼就浑身是血,没有生气的躺在担架上,心就像被一只大手揪着一样,而富贵与家珍虽然悲痛欲绝,却仍然要坚持活下去。我不禁想到“活,不像活,;死,不是死”。而一转眼就到了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春生半夜找到富贵说:“不想活了”,可是,他还是要活着。女儿凤霞找到了好婆家却因产后大出血惨死,看到血液溅满门帘那一幕,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在电影的最后,张艺谋改变了小说中的结尾,富贵与家珍都已年老,与女婿和外孙一起活了下来。然而纵使是这样,我也感受到了《活着》虽然是叫《活着》,但是,却更多的体现了死亡。

余华说过“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所以《活着》中的主人公们即使经历了死亡,痛苦,恐惧,但还是要坚强的活着。在生活中,我遇到过想要自杀的人,但是却依然坚持的活下去。为什么?不活着,难道还去死吗。我还记得当初说要自杀那个人,第二天对我说:“死亡,是一种情绪爆炸的消极思想,但是却会仍然保持一丝理智的告诉自己你要活着,你不能死,只要活着,任何事情都是有希望的”。就像电影中富贵对外孙的对话一般“鸡长大就变成了鹅,鹅长大就变成了羊,羊长大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馒头(富贵外孙)就长大了,就过上好日子了”这句话是充满希望的,给人一种未来感。而这个结局也改变了余华小说中的主旨“对于生命本身的哲学性思考,想通过文字告诉读者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什么才是活着,探寻活着的本质形态究竟是什么,并由此表达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电影中的结局表现的则是:“只要顽强的活下去,不向命运屈服,不会因为生活中的苦难而自我放弃,痛苦万分,自暴自弃,就一定会看见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啊,不论生活多么困苦,一定要坚强,要好好活着。一切都会有希望的。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