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时间来到了成都博物馆参观此次主题为《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特展。
在此之前我对阿富汗的了解仅停留在中东地区这个印象里,战火纷飞,石油资源丰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这次的参观让我得以重新认识这个神奇的国度。
阿富汗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中心,是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文明的回响》展览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阿富汗考古遗址为线索,勾勒古代阿富汗从新石器时代文明到希腊文明到草原文明再到贵霜文明的历史进程,展现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阿富汗多元文明的图景。无论是熠熠生辉的黄金饰品,还是惟妙惟肖的神祇形象,亦或是匠心独运的玻璃制品,都是这个古老之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淋漓体现。王冠上的每一寸花饰,都细致繁复到了极致,金箔纤薄无比,组合在一起呈现出镂空的层次感。仿佛只要微微晃动,缀片就会随之摇曳,金光闪闪。
此次的展览以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三世纪为主。展出的展品类型有:石器,象牙雕刻作品,金饰,青铜饰,玻璃器皿。展品丰富且都极为精美。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在两千多年前,波斯帝国的人民已经具有了极高的工艺制作水平,并且其审美水平和现在也不相上下。那些饰品石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的锤炼,战争的洗礼,到现在依然能在我们的面前熠熠生辉,散发着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光芒,引起我无限的遐思和敬佩,古时候的人们的智慧可见一斑。
在这次展览中,有许许多多展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一顶金冠,据说疑似当时的王妃所戴。纯金打造的野山羊器形状虽然不大。但是凑近了看,就可见山羊肥硕健壮、器宇轩昂,弯曲的羊角充满质感与力量,蕴含着无坚不摧的顽强,甚至关节、肌理和部分毛发的肌理都雕刻得栩栩如生,着实令人感叹。还有贝格拉姆城址考古发掘现场。贝格拉姆城址——出土了来自当时罗马帝国的石膏制品、青铜器、玻璃器,以及来自印度地区的象牙雕、青铜器,无声讲述了贵霜帝国鼎盛与衰亡的神秘传说。
在展览现场,我看到有许多希腊风格的文物出现,我不禁感到非常疑惑,为啥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会有希腊风格的文物出现呢?为此,展览结束后我专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位于中亚腹地的阿富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四方文化的汇集之地,草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汉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这里碰撞并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展览的主题才确定为“文明的回响”。在本次展览中让我更加感叹的便是让我体会到在古代那个交通极其不发达的情况下,我大四川的生活品2000多年前就卖到阿富汗。阿富汗,这个国家的名字虽然总让人联想到战火纷飞。但是实际上古代阿富汗,是中西走廊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富汗历经碰撞与沉淀的灿烂文明,见证着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的夺目。我大四川的蜀布和邛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卖到古代阿富汗北了!这不免让我在惊叹之余也萌生了一种作为四川人的自豪感。
本次展品中有十几件珍宝与中国有关古代阿富汗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的交流还有文物为证——阿富汗著名的蒂拉丘地墓葬出土了中国的连弧纹铜镜,在贝格拉姆城址曾出土有中国的丝绸、漆器,这表明汉朝的产品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远销至阿富汗地区了。而在我国甘肃马家塬墓地、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的金器与蚀花肉红石髓珠,也表明了秦汉时期的中国受到草原文化、印度文化及波斯文化等阿富汗蒂拉丘地三号墓出土中国铜镜,反映出大月氏与西汉王朝的交流
这次来成都展出的文物中,有十多件都有中华文化的影响。其中两件圆形的金踝饰上,明显可以看到华夏图腾——龙,更关键的是,此文物系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技法制作,更是再一次说明了在古代丝绸之路中,两国文明在阿富汗交汇繁荣。另一件“双龙之神”的饰品,不仅再度出现了龙的造型,中间的人居然身着汉服造型。说明自从出现了丝绸之路后,阿富汗人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
这次阿富汗珍宝展文物的背后,据说还隐藏着一个悲壮故事,让人无比唏嘘:这批阿富汗国宝级文物,是当时的阿富汗总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人员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保藏下来的。这个传说也更加增进了我对这次展览品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