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对俗文学的认识

作者:冯萱
主要内容     

对俗文学的认识

《中国俗文学史》这本书开篇第一章就谈到了什么是俗文学,简单的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也就是区别于阳春白雪的文学,在当时不为学士和士大夫所看重的文学形式,不登大雅之堂,多多流传于民间生活之中,常见的俗文学有戏曲,弹词,鼓词,宝卷,讲史,话本等等。

虽然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俗文学的地位却很高,在书中解释了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传统的正统的文学范围很小,只限于诗和散文,但是通常情况下诗歌和散文对于格式的要求较为严格,要求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所以说这对于描写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其他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为了迎合需要,俗文学的地位开始提升,用书中的话说是:“哪一国的文学史不是以小说、戏曲和诗歌为中心的呢?而过去的中国文学史的讲述却大部分为散文作家们的生平和其作品所占据。现在对于文学的观念变更了,对于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小说、变文、弹词等等也有了相当的认识了,故这一部分原为“俗文学”的作品,便不能不引起文学史家的特殊注意了。”其次第二个原因是“正统文学”和“俗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两者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状态。许多正统文学是由传统的俗文学所演变过来,《诗经》原本是描写日常生活的俗文学,但是经过加工整理之后升格为正统的文学形式。这种“俗文学”升格为“正统文学”的过程可以用鲁迅的话形容出来就是:“其实路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民间的俗文学是士大夫所鄙夷的,但是敢于尝试新文学体系的文人敢于尝试之后,许多的文人也发现了俗文学可以作为写作创作时完美的素材,“俗文学”便渐渐开始收到许多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其中的一部分:“俗文学”开始“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完美蜕变。所以说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很高的并不为过。

俗文学具有不同的状态,分为被改造过和没经过改造的两者俗文学形式。没经过改造的俗文学,广泛流传于民间时,俗文学的题材范围较广,可以是农收,可以是婚丧嫁娶,可以是日常琐事,可以是求爱,抑或者是战争等等民间百姓的呼声,和内心的想法,往往想象奇特,内容新鲜,他们用诗歌唱词等等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说俗文学的创作者往往没有具体的创作人,因为俗文学的创作者是广大的人名群众,他们的故事也来自人民之中,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她是民众所嗜好,所喜悦的;她是投合了最大多数的民众之口味的。故亦谓之平民文学。其内容,不歌颂皇室,不抒写文人学士们的谈穷诉苦的心绪,不讲论国制朝章,她所讲的是民间的英雄,是民间少男少女的恋情,是民众所喜听的故事,是民间的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还有是俗文学的流传形式大部分是口头传播的,往往唱词出现,人们口口相传,将历史史诗代代相传,对于历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造过的俗文学,就称之为正统文学,往往缺失了上文中所说的未经改造过的俗文学那些特性,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中国俗文学的内容,既包罗极广,其分类是颇为重要的。就文体上分别之,约有下列的五大类:第一类,诗歌。这一类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等等。从《诗经》中的一部分民歌直到清代的《粤风》、《粤讴》、《白雪遗音》等等。都可以算是这一类里的东西。其中,包括了许多的民间的规模颇不少的叙事歌曲,像《孔雀东南飞》以至《季布歌》、《母女斗口》等等。第二类,小说。所谓“俗文学”里的小说,是专指“话本”,即以白话写成的小说而言的;小说可以分为三类:短篇的小说往往篇幅较短,一日之间可以讲说完毕者,《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至《拍案惊奇》、《今古奇观》之类均属之。,长篇的讲史,其讲述的时间很长,决非三五日所能说得尽的。本来只是讲述历史里的故事;像《三国志》、《五代史》里的故事,和中篇的小说,这一类的小说的发展比较的晚。原来像《清平山堂话本》里的《快嘴李翠莲记》等等都是单行刊出的,但篇幅比较的短。第三类,则是戏曲,分为戏文,杂剧,地方戏,讲唱文学。这几种俗文学的体裁,往往的发展离不开市民阶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俗文化的诉求,通过通俗易懂的俗文学体现出来,这种方式最为直接也最为简易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以上关于的俗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俗文学的需求所需要的载体都是不同的,由此我可以看出俗文学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统治者的喜好,宗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新时代,人们对于俗文学的保护收集开始重视起来,“五四”运动以来,搜辑各地民歌及其他俗文学之风大盛。他们不再被歧视了。我们得到了无数的新的研究的材料。人们能够更加客观的去对待俗文学,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因素对于审视俗文学的影响,俗文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开始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人会质疑俗文学在当代还有什么价值,胡适之先生说道:“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以上是我读完这本书,得出的关于俗文学的认识,我认为俗文学的保护与收集之路任重而道远!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