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书报告:西游记的佛、道、儒文化

作者:刘欣雨
主要内容     

读书报告:西游记的佛、道、儒文化

引言:

《西游记》,不管是电视剧版,还是小说版,都在我们的童年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每一位各具特色的人物:孙悟空的武艺高强、铁血丹心,唐僧的普世之心,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忠厚夯实······亦或是刺激惊险、催人泪落的情节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如今,随着我渐渐长大,再次阅读西游记,我又有很多新的体会,也发现了很多年少时对西游记的错误认知,也希望大家通过我的再认识有所感悟。

作者介绍: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与长官不谐,不久拂袖而归,这时才正式开始创作《西游记》。

影响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也使得各种宗教人士得以各取所需,皆视西游记为自己教派的发扬者。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使西游记在幽默风趣之中,又增添了热闹的气氛。许多宗教传说中的人物,更是附会之下的产物,若以通俗文学的角度观之,西游记对民间的影响力亦不亚于三国演义。再加上笔调极尽幽默风趣,更为一般大众所接受,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奇书。

内容简介:

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取经缘由师徒来历

结构:

第三部分:屡遭挫折降妖伏魔

第四部分: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扩展书籍:

《大唐西域记》,地理史籍,又称《西域记》,12卷。玄奘述,辩机撰文。本书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贞观二十年(646)成书。书中综叙了贞观元年(一说贞观三年)至贞观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见闻。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晚近以来,印度那烂陀寺的废墟、王舍城的旧址、鹿野苑古刹、阿旃陀石窟,得以展露和再现其光辉,《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在这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传》盛唐是中国古代文明全盛之顶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代高僧玄奘正是此时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佛教文明在东方复兴的重要使者。玄奘为了“去伪经,求真经”,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一路上他历尽艰辛,忍受饥寒,越沙漠、度雪岭、斗盗贼,可谓九死一生。他用自己的双足,开创出了一条从中国经西域、波斯(今伊朗),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

我的感悟:

一、对于西游记,我首先想谈一谈有关佛教、道教、儒家的文化。

1.佛教:

佛教文化可以说是始终贯穿这本书。其故事背景——唐朝,是佛教盛行的朝代,在这里,我就不得不提到唐僧这个人了。

唐僧,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在西游记吴承恩的刻画里给人一种柔弱、啰嗦的感觉,和齐天大圣孙悟空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真实的唐僧可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唐僧从小就开始接触佛教典籍,出家后辗转各处学习佛法,他也曾经在成都的大慈寺学习佛法(补充:大慈寺相传始建于隋唐时玄宗赐名"敕建大圣慈寺",寺内的楼、阁、殿、塔及各种神像、佛像、画像构成了一座"精妙冠世"的艺术宝库。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据今己有1600多年。)之后他并不是在唐太宗的邀请下西取真经,而是在请求唐太宗未果后“偷渡”前往天竺的。同时,唐僧也把他带回来的众多佛教典籍翻译了很多。

法相宗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唐僧还是法相宗的创始人。法相宗,是中国众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证和修炼佛法的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最高佛学宗派。与着眼于佛性的禅宗不同,法相宗着眼于佛法,是研究佛法和实践佛法的佛学宗派。所谓法相,在实践上是指摄受一切的形式及方式方法,在理论上是指法的宗旨、核心要义,法的渊源、流派、变化等,以及方法论。在这里,法相宗的"法",在狭义上是指佛法的"法",而"佛门"又称为"法门"。法相宗的"相",在狭义上是指法的形式,法的源流变迁,以及法的程式、结构、体制等。整个"法相"这个词就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法与相的辩证统一。而在事实层面上,法相是指佛的法相。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去辩证自己的观点。

可惜的是,由于法相宗十分困难,继唐僧之后,精通它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也就慢慢衰落了。

个人观点:小说中佛教的矛盾之处

佛教一直有种说法叫普度众生。我记得佛教中有一个舍身喂虎的故事,所以我想,佛教普渡万物,应该一视同仁。可是,在《西游记》中,那些妖怪的要求无非就是吃唐僧的一块肉,为什么唐僧不能发扬大无畏的舍己为人精神,割下身上的一块肉,普渡各界妖魔鬼怪?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从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妖怪是贪得无厌的,只要给妖怪一块肉,必然会吃下自己的所有肉块,而只剩下一具骷髅的唐朝和尚是无法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所以,为了伟大而宏伟的目标,只能对不起这些妖怪了——敢觊觎唐僧肉的,杀无赦。以杀止孽,杀本身也是一种孽,这些做法不就和佛教的说法相违背吗?

2.道教

西游记中有很多地方能体现道家思想:

1.性命双修。

虽然《西游记》中有很多佛教的词汇,如:四大部洲、都率宫、佛、菩萨、曹溪……,并且故事也是取经见佛,但我们看到它更有性命双修的特征,讲阴阳、水火、五行……,更具有道教义理的色彩。不过《西游记》确实是在三教参同思想下形成的:释以见性为长,道以炼命而著,此是内功,儒之入世为外行,所谓三千功满、八百行圆。

2.明心见性

还本还源,明心见性,在西游记第八至十三回,主要是讲为什么要明心见性。佛教长于讲明心见性,全真道也重修性,看破世间之幻。《西游记》里作:“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正是因为人间的迷惑,所以才有菩萨度世,三藏取经。第一百回,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说三藏前世迷失真性了。

3.真性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是真性觉悟的代表。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贯穿始终——从寻取经僧,度化护法,到三藏、悟空成佛。每当有解不了的魔难时,便有菩萨前来。如第十五回收龙马、第十六回收黑熊、第二十二回派木咤收悟净、第二十六回甘泉活树、第四十二回收红孩儿、第四十九回收金鱼、第五十七回辨猕猴、第七十一回收金毛等。观音是真性化身,以真性观照,则诸魔自伏。观照是个重要的修炼方法。说见佛,而不说见观音,是因为观照之时还要用真心观照,及见佛之后,“我”与真心合而为一了。

3.儒家

西游记中也有很多地方能体现儒家思想

1.正名思想

孙悟空在《西游记》第一回中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与众猴不同的胆量和勇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体现出了他对名声地位的重视。众猴拍手称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孙悟空为了荣登王位,不惜舍身探险,而且,因为他有能力,他便去努力追求与他的品德能力相对应的地位,这正是儒家正名思想的流露。

2.君臣观念

《西游记》第四回中,曾因孙悟空躬身回答玉帝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臣子回答玉帝问题时应做的动作,臣子应恭恭敬敬的跪拜才对。所以当时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只是个参见的礼仪,却让神仙“大惊失色”,足见儒家这种君臣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即使身为神仙,也依然要遵循。

3.尊师思想

《西游记》中,唐僧是本领全无的肉体凡胎,因为人妖不分,他多次误解孙悟空,甚至还把人家赶走。纵观悟空生平,他上不怕玉帝如来,下不怕各种艰难险阻。可以说他没向任何人示过弱,没轻易向谁低过头。可独独对自己的师父,他受了委屈还陪着小心。《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一段悟空的心理描写写得非常有趣,那时他变成小妖要去面见老妖,走到老妖的门外却哭了。文中这么叙述:“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她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只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叫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那悟空是多么暴躁的个性,依照他的性子,别说是一个老妖,就是一窝妖精他也敢于只身闯入,然后尽情打杀。可是这里为了解救师父,他忍受了自己平日不能忍受之辱。儒家尊师思想的影响在这里就有深刻的体现。

二、我想说一说如今大众对西游记的一些误区

1.孙悟空

孙悟空的本事可就多了,但我想说的是火眼金睛。以前考试的时候总想着要是我也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就好了,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其实是一种病。

证据:老君将孙悟空放入炼丹炉中炼化七七四十九天。孙悟空一直躲在巽位。虽然无火,但却有风。这风经常把热气逼人的烟气吹来,硬生生把孙悟空的眼睛给熏红了。原著第7回写: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

2.猪八戒

大家都知道猪八戒的前身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来调戏广寒宫宫主被贬下凡间。但在道教书法中,广寒宫宫主是太阴星君,而且西游记中也说了嫦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称呼,类似于侍女,地位也比较低下。

有一种阴谋论的说法是:猪八戒是被玉帝给故意整下凡界去保护或者是监视唐僧的。再说了,假设真就有调戏一事,他就真该判罪流放人间吗?猪八戒的罪名只是“调戏”,顶多算个作风问题,至多判个拘留、再赔受害人点精神损失而已,怎么也不至于量刑这么重。二十八宿的奎木狼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私通,罪过比老猪大得多,而得到的惩罚却只是“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同为上界神仙,老猪与人家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再说八戒本人,贵为天蓬元帅,手下有八万天兵,而四大天王也不过是把守天门的保安、光杆司令而已,由此可见猪八戒地位是相当的高。别的不说,能当上中央警备区司令,一定是个政治过硬、信仰坚定、久经考验的好同志,怎么可能在蟠桃会这么个重要场合喝多呢?

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调戏嫦娥”,仅仅只是一个借口,是玉帝导演和安排的苦肉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理由让猪八戒下凡,而老猪下凡,也必定带着玉皇大帝不为人知的任务的。

3.唐僧

在看了《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转》后我才了解到其实唐僧回到大唐后并不是像《西游记》那样受到朝廷的重视,他晚年反而有些凄凉。

证据一:虽然当时的唐朝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最大,但由于唐朝的皇室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加上当时身边有一些不错的道士,皇上很推崇的是道家而不是佛教。之所以重视玄奘,是因为唐太宗很重视人才。看看玄奘和唐太宗的对话,就知道玄奘有多么不容易了。唐太宗召见玄奘的时候问:“法师出国取经,为什么不向朕报告呢?”“我出国之前,也曾再三启奏,因为撑微愿浅,未能获得朝廷的批准。知音求法慕道心切,所以才私自出境,深感愧惧........”“法师是出家人,自然与俗人不同.....常念这一路上山川阻远,法师竟然能来去自如!”“我听说乘疾风者,造天池而非远;御龙舟者,涉江波而不难。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笼九域,仁被八区,淳风扇炎景之南,圣威镇葱山之外。所以戎夷君长,每见云翔之鸟自东来者,犹疑发于上国,敛躬而敬之,况玄奘圆首方足,亲承育化者也。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看见最后一句了吧。他说我之所以能取经顺利,完全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四海升平啊,那些外国人都敬重咱们大唐,所以都很恭敬.......唉,可以看出玄奘真的很不容易,一个得道高僧,为了佛教的发展,也不得不低头。

证据二:贞观年间,唐太宗积极经略西域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玄奘西行印度,沿途经历西域、中亚、南亚多个国家,时间长达18年,对这些地区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政治文化了如指掌,无疑是唐太宗经略西域最好的顾问。因此,太宗多次要求玄奘还俗做官,担当起经略西域的重任。为了摆脱太宗的控制,所以玄奘多次提出离开长安,请求回少林寺翻译佛经,潜心佛学,弘扬佛法。

证据三:玄奘有个很有才华的弟子辩机,《大唐西域记》就是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录润色的。辩机年轻有为,翻译了很多经典,成了玄奘最得力的译经弟子之一。辩机不只是有才华,而且长得英俊,法相端严。后来被高阳公主看上了。高阳公主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胆大好男色,但她眼界很高,一般人看不上。她看上了辩机,辩机也逃不掉了。和高阳公主发生关系,这不知是辩机的幸运还是不幸。后来由于公主相赠的金宝神枕被盗一事牵连,此事败露,唐太宗很生气。高阳公主敢作敢当,就承认了,她觉得自己是皇上的女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唐太宗一怒之下,把年轻的辩机腰斩了!高阳公主也傻眼了.......这件事情看上去跟玄奘没啥关系,但玄奘当时一定很难堪!你想啊,自己是得道高僧,自己的得意弟子,出了这种事情,皇上也没有给自己任何面子,直接把他腰斩了……

书评:

鲁迅: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可参考《中国小说史略》:《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清代学者)张书绅:《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北大教授)白化文:《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我的评价:《西游记》中的许多形象,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对于我们来说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蕴含了中国释、道、儒三教的思想,将道教的神仙与佛教的西天联合到一起,并在同时执行“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游记》提出“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胆言论这本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府官员阶级的缩影。

文献参考:

1.《大唐西域记》

2.《玄奘法师传》

3.青岛市西游记研究协会中的文章:

《西游记》和佛教文化

《西游记》中的道教修炼观

4.文章《中国最伟大的僧人玄奘》作者:段佳松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