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占有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区。奥古斯都的临终训示说,罗马帝国的版图应当扩展到由自然界划定的永久屏障和疆界范围。西至大西洋,北至莱茵河和多瑙河,东至幼发拉b河,南至阿拉伯和非洲大沙漠。(EdwardGibbon,1737─1794)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的作者,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代表作品《罗马帝国衰亡史》,主要成就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
(二)1776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l卷面世,立即引起轰动,短时间内便印行三次。1788年,《罗马帝国衰亡史》全部6卷出齐,好评如云,被列为古罗马史研究的基本参考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它对人们理解早期基督教如何面对希腊罗马世界功不可没。书中叙述了几个世纪里发生的事件,补充并证实了某些教父以及公元4世纪的教会史学家优西比乌所记载的一些事件与事情。《罗马帝国衰亡史》大大有助于世人了解并理解基督教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世界史学名著,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历史学做出突出贡献。它是启蒙主义理性思想发展最高峰,引领历史学发展新潮流。
二.本论(一)目录:第一卷第一章罗马帝国在的军事和疆域第二章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内政修明物阜民康第三章罗马帝国在安东尼时代的政治架构第四章康茂德残酷而暴虐的愚行第五章军纪的废弛政府的新措施第六章赛维鲁病逝卡拉卡拉的暴政马克里努斯篡位罗马帝国的财政和税务第七章马克西明即位与其暴政第八章阿尔塔薛西斯重建王朝后波斯帝国之状况第九章从德西乌斯皇帝在位到蛮族入侵,此一时期的日耳曼情势第十章蛮族入侵三十僭主第十一章克劳狄当政击败哥特人奥勒良的胜利、凯旋和死亡第十二章奥勒良逝世后军队和元老院的作为塔西佗、普罗布斯、卡鲁斯及其子相继为帝第十三章戴克里先当政及其三位同僚马克西米安、伽勒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第十四章戴克里先逊位后产生纷扰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帝国第十五章基督教的发展及早期教会的风格、作为、数量和状况第十六章从尼禄当政直到君士坦丁统一天下,罗马政府在此一时期对基督教的作为第二卷第十七章君士坦丁堡奠基君士坦丁的政治体系及其成就第十八章君士坦丁的性格作风高卢战争君士坦丁崩殂帝国分由三个儿子统治第十九章君士坦提乌斯独自称帝加卢斯之死第二十章君士坦丁改变信仰的动机、经过及影响第二十一章异教受到迫害多纳图斯教派的分裂阿里乌斯的宗教争论第二十二章尤里安在高卢被军队拥立为帝进军获得成功第二十三章尤里安的宗教信仰一视同仁的宽容作风企图恢复异教的多神崇拜第二十四章尤里安进驻安条克远征波斯的成就第二十五章约维安的统治与崩殂第二十六章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第三卷第二十七章格拉提安被弑和狄奥多西的统治第二十八章异教信仰全面受到查禁基督教对圣徒和遗物的崇拜第二十九章罗马帝国在狄奥多西两子继位后完全分裂第三十章哥特人反叛第三十一章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罗马元老院和人民的对策第三十二章东罗马皇帝阿尔卡狄乌斯优特罗皮乌斯掌权后失势盖纳斯之叛第三十三章霍诺留殒身瓦伦提尼安三世继位为西罗马皇帝第三十四章匈奴人国王阿提拉的性格作风第三十五章阿提拉进犯高卢为埃提乌斯率西哥特人所击退第三十六章汪达尔人国王根西里克垂涎罗马第三十七章寺院生活的起源、过程及其影响第三十八章克洛维当政及其改变信仰第四卷第三十九章东罗马皇帝芝诺和阿纳斯塔修斯第四十章查士丁一世继位为帝第四十一章查士丁尼在西罗马帝国的征战第四十二章蛮族世界的状况第四十三章阿非利加叛乱第四十四章罗马的法治概念第四十五章查士丁二世当政阿瓦尔人派遣使者第四十六章科斯罗伊斯逝世后波斯发生革命第四十七章神学史上“道成肉身”的教义基督的人性和神性第四十八章第五卷及第六卷的主要内容第五卷第四十九章图像崇拜的仪式及其所受之迫害第五十章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第五十一章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叙利亚、埃及、阿非利加和西班牙第五十二章阿拉伯人两次围攻君士坦丁堡第五十三章东罗马帝国在10世纪所面对的状况第五十四章保罗教派的起源和教义第五十五章保加利亚人与匈牙利人的起源、迁移和定居第五十六章意大利的萨拉森人、法兰克人和希腊人诺曼人开始侵袭及拓殖第五十七章塞尔柱土耳其人第六卷第五十八章第一次十字军的起源及兵力第五十九章希腊帝国保存实力第六十章希腊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第六十一章帝国为法兰西和威尼斯瓜分第六十二章尼斯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皇帝第六十三章内战使得希腊帝国残破不堪第六十四章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从中国到波兰的征战第六十五章帖木儿在撒马尔罕称帝第六十六章东方诸帝求助于教皇约翰一世第六十七章希腊人和拉丁人的宗教分裂第六十八章穆罕默德二世的文治武功和行事风格第六十九章12世纪以后罗马的状况第七十章彼特拉克的性格和第七十一章罗马的废墟在15世纪时的景观城市的重建本书的结论罗马帝国历代皇帝年表罗马帝国行政区图创作背景:8世纪的欧洲经济和科学文化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时代发展充满自信。但是相对于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欧洲的政治和宗教却趋向保守。政治上专制王权制约自由,议会代表的主权同王权进行着斗争。在宗教上,国教打击异己,异教徒在政治、经济上得不到平等待遇。理性观念的觉醒,使人们反对政治宗教上的压迫,基督教的神学史观受到冲击,要求新的解释体系取而代之,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学者将理性视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历史学家将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主义引入历史解释,理性主义成为西方史学的主导思想,理性主义史学在启蒙时代的西方史学中占据着支配地位。
(二)·吉本是这一时期西方理性主义史学的重要代表。他自小生活在启蒙思潮浓厚的英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著作及欧洲启蒙思想家的经典作品,奠定了他学术成长的基础;游历法国、意大利、洛桑等处的经历,提供了他亲自与启蒙学者们对话与学习的机会;亲身参与英国政府的管理与训练民团,使他对政治制度的了解更加透彻;前后两次改变宗教信仰,使他对宗教教义产生了怀疑。所有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吉本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成就了他的《衰亡史》。
(三)英国历史学家特雷弗罗普:吉本的《衰亡史》代表“一整个世代人的史学雄心与探索的完成”。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这部书的出版使吉本可以列入当时欧洲文史界之首位。”
考古学家约翰·惠特克认为其历史写作是“拙劣的年代记”,然后是与因果联系有关的叙事。他指出,吉本力求在文体“卖弄学问”上“达到人类完美的至高点”,不幸的是,它的哲学的光泽中消失和沉沦”,这以前是塔西佗的缺点,现在是吉本的缺点。
历史学家J·W·汤普森:“(《衰亡史》是)18世纪启蒙时代一切说英语国家历史著作的最高水平”。“吉本的这部著作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连续性概念。”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广智:“作为一位18世纪西方卓越的历史学家,吉本传史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具有求真的‘学术责任感’,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详加考订,书中几乎没有一页没有详尽的注释,许多章节都是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用二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的写史,这充分地体现了一位良史对读者、更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不由令后世治史者肃然起敬
我的评价:爱德华吉本的《罗马衰亡史》在当时启蒙运动的大背景思潮下,为了打破宗教保守的思想,站在客观的角度用唯物主义的思想去描述过去的历史。这本书表面上描写罗马帝国的衰败历史,但更深层次的借用描写这段历史的事件,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打破当时宗教的旧思想旧神论
三.结论《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世界史学名著,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历史学做出突出贡献。它是启蒙主义理性思想发展最高峰,引领历史学发展新潮流。
四.参考文献刘文鹏主编:《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施治生、刘心如主编:《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汉尼希,朱威烈主编:《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芬利主编,张强等译:《希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基托著,徐卫翔等译:《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保罗·麦克金德里克著,宴绍祥译:《会说话的希腊石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