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谈莫言与《蛙》

作者:王桂兰
主要内容     
浅谈莫言与《蛙》

当我高二在某一个晚上打着电筒在床上熬夜看完了那本《蛙》之后,忽然有了一点点对莫言到底为什么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想法,也许我的想法是很浅薄幼稚的,但我就只是在自己的一点点灵光一闪之间记住了他,也记住了这本书里的人物,然后现在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莫言是山东高密乡的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围绕着他的家乡、他的童年以及生长环境来展开描写的。在他的书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灯红酒绿,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国最底层的一种乡村生活,所以在他获奖后,出现了很大一批与他风格相似的作家和作品,而这一类作品也被称作“寻根文学”,“寻根文学”的出现,似乎给这群“怀乡”的作家生长的年代做出了一个交代,他们都是一群经历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巨大变革的人,而那个时代,有很多因素让人们不敢开口说话,所以他们很多人选择用缄默来换取自己的一生安康,终于到了现代社会,他们可以开始用笔记录下自己以前的经历,既当作是一种怀念也当作是一种告别。

莫言的写作风格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所以在他的书中有一些描写在我看来似乎有点超乎想象与现实,但是仔细一读却也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自己说他只是小学五年级毕业,没有接受过多少应试教育,所以他的想象力比一般人要好一点。我觉得这应该也和他自身的经历相关,他看过也经历过在他的书中所描写的那些事,所以他能够把现实生活和他的想象完美结合,并且营造出一个极其具有吸引力的世界。2012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评委们给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三个名词就已经完美的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同时在他的书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我把这几个词带入《蛙》当中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好像在很多地方就体现了这些词的含义。姑姑万心是一个党员同时也是计划生育队长,在她的一生中都是在为党服务,她自己说“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安排我去哪里,我就哪里,”所以她可以在自己的亲戚朋友跪下来求她放肚子里的孩子一条生路的时候无动于衷,也许姑姑这一典型形象就代表着那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在书中小狮子对人和蛙的描述,认为人与蛙类同祖同源,女娲的“娲”与“蛙”同音,因此人类是由蛙类进化而来的,姑姑对“我”说起“我”出生那天的情形:看到河里的蝌蚪成群结队,因为大旱,蝌蚪比河里的水还多,并由此联系到了男人的精子,想到人类和蝌蚪的生育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这些或许就是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的隐喻;而在计划生育结束了之后,牛蛙代孕公司的出现以及姑姑急于把自己嫁出去想要成为一个母亲,都是当代社会的写照。

但是无论如何,在那个年代,他们所接触到的社会和政策是无法改变的,姑姑、王胆、陈眉、陈鼻等人都是那个特殊年代下的牺牲者,姑姑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政治信仰,而其他人则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要生一个男孩,这两者对当时的人影响都非常大,所以他们都无法幸存。现在我们对他们所遭遇的一切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从这本书里所了解到的东西在我们看来都是相当的陌生。

晚年的姑姑嫁给了郝大手去捏泥人,其实她一直在不停的忏悔,认为自己手上沾满了鲜血,背负了无数的生命,所以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缓解自己内心的负罪感,以及后来袁腮为了利益开了一家代孕公司,姑姑去给代孕的姑娘们接生,也是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赎罪。

也许我这样来分析太过浅薄,但是我真的将它这样拆分之后,更加有利于将我带入情境,并且去理解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的书在一定程度上写的都太过直白,甚至可以说是露骨,当然这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所以他很容易就能引起大众的一些共鸣。有些人说不敢读莫言的书,因为书中一些情节让人无法接受,但是还有人就觉得读他的书是在以另一种视角看中国的社会,这个视角是未经粉饰未经雕琢的,能更让人看清真相,理解那段已经过去的历史。

莫言在表现“疼痛”这一点上十分厉害,我所读过的他的作品中都在表现社会、现实以及历史的“疼痛”,这种“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但是他所表现的这种“疼痛感”又有点太过了,因为某些他所描写的生活中的场面过于宏大,太过激烈,小说毕竟不是戏剧和传记,也无法将一个真正激烈的场面搬上舞台,所以他这样一写,就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较大的视觉和想象冲击。

其实对于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个人觉得可能也和他的写作风格有关,毕竟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部分是面对西方的,西方的小说风格比中国的小说风格多很多,西方的一些小说拿给中国人看,中国人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同理,中国的一些小说也是这样,而莫言的小说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可能会与西方的一些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有重叠的地方,所以西方人在理解上应该会不会很难,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颁给莫言的获奖词我觉得还是比较有契合度的。

以上只是我对莫言获奖及其作品《蛙》的一点个人看法,可能太过青涩和幼稚,见解太过浅薄,但是我实在是诚惶诚恐的想要写一写这位将我震惊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