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笔底波澜》

作者:夜归不语
主要内容     

他们用笔呼吸,以笔抗争,他们的笔下既流墨也流血,不断地寻求“笔的解放”,一次次掀起“笔底波澜”,书写了言论史上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时代。

这本书讨论了自从1872年《申报》创刊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百年的中国言论史,每年一篇,论述当年的典型事件,篇末以“记事”方式列出了该年的大事记,从本书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百年的反帝、反封建、反独裁斗争中,用言论的武器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做斗争的艰辛历程。从晚清到民国,从袁世凯到蒋介石,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邹韬奋、张季鸾、王芸生、傅斯年……他们用笔呼吸,以笔抗争,书写一个血风腥雨的时代。

从1872年:《申报》的创世纪到1949年:一个时代的终结,傅国涌在尘封的史料中勤奋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国不少历史真相,以新的视角给读者新的启发,实现了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从1872到1949,一段近乎百年的言论岁月。这段近代中国的言论史,也就是一部几代知识分子以笔为枪,抵抗强权的历史。活在当下的我们总是对如今的舆论环境大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言论自由不及民国与清末的时代。读到傅国涌的这本《笔底波澜》,你会惊觉民国与清末才是更为黑暗的所在,往往一句话,就会遭到统治者封报馆、诛性命之待遇。但当时一个个怀抱言论报国理想的知识分子,却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笔,低下他们高贵的头,让说真话与论自由,始终普照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康有为写就了《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敬告我同业诸君》,两者的言论都对后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于右任手创《民呼日报》,发出“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政府;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之权。政府而不能保护其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大民而不能监督政府者,则人民之权利亡”的豪言,标榜其报纸监督政府的职责。《民呼日报》因为对政府的揭露和批判导致被封杀,但是于右任在《民呼日报》停刊后再创《民吁日报》,《民吁日报》因报道日本侵略东北的真相,也在创刊第48天后就遭封杀。但当局怎奈于右任的办报决心,不久之后《民立报》又横空出世,构成了“竖三民”这--壮丽的新闻谱系。

《大公报》坚持“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原则”,英敛之、张季鸾、胡政之都是出自于《大公报》的麾下,他们激扬文字,记录与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变化。对于百年言论史而言,《大公报》可谓是最沉重的一份报纸。

百年言论史上的名报与名人数不胜数,随手拈来便可做一部气势如虹的大传以流芳百世。这让我在每每拿起又放下此书的间隙中不得不思考,我们当下的媒体人往往把自己的不说真话归于制度的束缚,可是在前人的时代里,知识分子的言论自由也并非是政府主动给予。那时的言论自由,是由一个个有良知、有胆识的仁人志士们冒死争取来的,看起来意气风发,却始终有着悲怆的气氛。

我们向往着那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却在当下为自己的不说真话找到各种看似无奈的理由。《笔底波澜》算是一本讲述了中国新闻史的书,《大公报》、《时务报》、《新民丛报》等等,《笔底波澜》告诉了我们,百年的言论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它似乎又向读者们发出了疑问,当下的时代,是否已变成一个可悲的时代?所谓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又是否真的具有切实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