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有感

作者:李一
主要内容

最早了解和认识道家,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涌现出的思想流派,其主张政治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道德经》中,老子将自己的思想总结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字面意思来说,“道”就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规律和世间万物运行的准则,相对于儒家的“养性齐家”、用人的仁爱来构建天下合理秩序来说。道家更多的是使人们产生一种思考,思考我们作为人的本源,这种本源是抽离出整个世俗社会来看的,是建立在尊重每一个个体之上的,从而达到无欲无求无为的本真状态。这就是我为什么偏爱道家的原因。

而在老庄之间,我更为欣赏庄子的无为。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由于司马迁没有专门为庄子立传,所以至今人们对于庄子是哪里人这个问题还未得到确切证实。但庄子的一生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简单、穷困、旷达。当然,这一点可从庄子妻子去世鼓盆而歌以及自己对待生死问题就能看出。

对于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这本书,我尤为喜爱内篇当中的《逍遥游》和《齐物论》。

究竟什么才是“逍遥”?我第一次悟到是源自于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大鱼海棠》,这部画风唯美的、中国山水画卷般的奇幻动画电影引用了《逍遥游》里“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中的椿和湫为主要人物,“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鲲”为大鱼的形象描绘一个以远古神话世界为背景的至情至义的故事。在中学学习《逍遥游》时,一直没能懂庄子的逍遥境界,但通过这部电影至少能参透出一些人性的逍遥,即人类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动物,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所处社会环境无不充溢着杂质,这样的杂质反映出一种急功近利、被欲望笼罩的社会现实,我们现今的生活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太过千篇一律,所以内心才会感到浮躁,浮躁的不知所依,所以电影中椿才会为了鲲舍弃自己性命,湫作为天神也摆脱不了椿的念想,为成全为爱而死,当中发生的生离死别仿佛是精神上的毒瘤,被封印在脑海里。引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的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又是分开,死的时候,他们便到了岸,各自去了各自的世界。”我想,这应该就是人存在于茫茫宇宙中应该探索的真理,想要做到真正的鲲鹏展翅并且扶摇直上,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形无待,破除我们对世界本来的认识,破除我们眼中对社会理想人格的看法,进入一种放空自我的虚无状态。这是“逍遥”的第一层——至人无己。

不难看出庄子之所以会有这样哲学式的思维,与他所在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堪,儒家那套极富仪式感的信仰体系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心中价值体系。所以,庄子的尊崇内心式、无所依凭的逍遥理念才能应运而生。如此绝对般的精神自由往往都会出现在艺术家和文学家身上,他们这类人更多的崇尚自然,对创作达到一种疯狂忘我的极致,渴求以自然本真的状态回归精神家园。这与《月亮与六便士》的主题如出一辙,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的斯特里克兰义无反顾般的抛弃至亲、放弃所有的“六便士”,这么做没有为什么,他孤注一掷深入自然去寻找月亮,最终到死都不曾后悔。我很佩服这样的人,他们脱离了名望、生活、世俗,他们就是极尽全力振翅而飞的大鹏,自由而无所限制。在这个漫长的人生路上,大鹏往下看到的是星辰,朝菌和蟪蛄往上看到的却是尘埃。这是“逍遥”的第二层——神人无功。

在《齐物论》中庄子“逍遥”的终极思想才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主体的自我。没有主体的自我,客体的彼岸也就无法体现。这样形而上的思想确实难以理解,就像言成子游问南郭子綦“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那般一样,而他的回答却是“今日吾丧我”,这里有两个“我”存在,有个“真我”,但是却看不见他的形迹。可以从“真我”的行为中得到信息,却看不到他的实体,他是真实存在的,却没有具体形象,这是个被抛弃、被忘记的“真我”,在俗世浮沉、死生流转中成为永恒的形体。从而这个时候会感觉到人的灵魂早已打破躯体的限制,对“真我”的感受达到环绕宇宙万物的状态。

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初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轰动整个世界,从而引发人们更近一步的发现这个宏观世界、探索宇宙,甚至提出“我是谁”、“我之于宇宙中是生还是死”的形而上疑问。这样打破形体限制、超越时空的设想早在庄周梦蝶中已有体现。到底是庄周本身还是蝴蝶个体,这个命题实在实在太难,不得不承认,庄子形神相异的生死观早已达到超然境界。我想这才是“逍遥”的最终境界——圣人无名。

在这个混沌的大千世界之下,人们怀抱情欲生活着。这样的情欲往往在人言谈举止时占上风,可悲的是每个人都想借以外物来控制它,可很少人想完完全全的摒弃它。这样很容易矛盾的产生,成为我们朝夕烦恼的事,这就是“莫知其所萌”。而再来看天下万物。水,无大无小、无形无体,却最为永恒最为坚固汇集成河、汇集成海。

所以常常有人在网络上感叹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我在想这样的“轻”是真的轻吗?还是似火人间中的跟风膜拜。我认为《围城》中的方鸿渐恰恰属于这类人,他就是那个困在自己筑造的围城里的人,当自己的心智、个性和感情都被磨得没有棱角的时候,才会不甘于自我、趋于平庸。

总之,读《庄子》受益颇多,能引发一系列的哲学思考。虽然对于我这个年龄段来说还不能完全顿悟,但在生命中每个阶段读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见解。这才是《庄子》的意义所在,尽管达不到圣人的高度,但我还是感叹于庄周的阔达无畏,以及他对生命的通透。就目前来说,我希望能形成庄周忘我的态度,毕竟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而且每天都要得和电子设备接触,人作为个体实在是缺少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也许慢下来,忘我般的冥想一下内心会更好,不是吗?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