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
如果让我介绍我自己,我应该算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学老师,一个比较爱读书的中学老师,一个对世界对人对人性有好奇心的中学老师。当然了,如果再加一下呢,我觉得我我的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想得多,但拙于行,行动力不行。
我最难忘的时期,应该算二十岁到三十岁,就是读大学刚工作的那一段时期。因为读了大学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了,而且,二十到三十岁的时候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自己有无限的选择和可能性。所以那十年应该是自己过得比较快乐的时期,十年算是比较难忘的吧。至于到了目前的生活状态,我觉得应该说,其实人生是有命运的。应该是命运的安排吧,无论是自己读书,无论是职业,还是,自己选择的伴侣或者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其实都是有安排的,所以目前的我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
诗和远方现在都是说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有点不好意思说这个话题,但是呢,应该说阅读确实是我一直比较爱好的。从小就爱读书,然后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我觉得这也是我的幸运之处吧,因为读书开阔我的眼界,让我突破了自己时间和空间上的那种局限,能够看到世界和人生的更多的可能性。至于说旅行,应该说年轻时候更喜欢旅行,现在的话,旅行是比较有选择性的,更喜欢到一个地方慢慢住下来,去体验当地的生活。
亚历山大·黑蒙说过“所有那些无缘经历的生活,无从认识的人们,无法体验的生命,遍布各地,这就是世界的本相。”所以我想也许阅读和旅行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多的去经历,去体验,去认识吧。
要说喜欢的作者和文章还是比较多。如果让我说最喜欢的那我最喜欢的作家学者是杨绛先生。她的所有的著作,我都喜欢。她的散文,她的小说,包括她的论文它的翻译作品,我都非常喜欢。我是资格的“杨绛迷”,她坚守纯正的精神品格,明辨是非而并不纠缠其中,嫉恶如仇而并不短兵相接,在今天的时代,她是一位智者,按照着自己的方式自救和救世。杨绛对窗外发生的事心知肚明,于是关上窗户,静心做自己的事,做成了唯有她能做、任何别人不能代替她做的事。
另外还比较喜欢龙应台的作品。如果说小说比较喜欢狄更斯的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他们对生命的表现、对存在的体验,使我认识到,最好的文学是生命的文学,最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
好几年前的时候,当时交大凯德对面有一家时光书屋,我经常去那家书店买书。几乎天天去,所以跟店老板都很熟,有时候看到好的书,也不急着付钱,就让他们给我留起来,过一段时间,等书累积起来的时候一起付钱。结果有一次,老板跟我说我留在他那里还没有付钱的书,被一个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付了钱。后来才知道那个学生是我在铁中教的九七级的高中生,估计是我们同时在时光书屋逛的时候,她认出我的,但不敢确定。我走了以后他问了店老板,确认我是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他就默默地把这本书的钱付了。我还是挺感动的,虽然钱不多,但是也说明了我们师生间的一种情谊,后来我们微信联系上了,他很有礼貌,过年过节都要问候。这是让我感动和开心的一件事。
像我这种年龄的老师。对那些名和利,的确追求不多了,那如果说我的教学的动力的话,就是来自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接纳和肯定。所以,学生那种纯真的表现,对我的感情对我的认可,让我很开心,对我的触动也很大,让我明白我应该努力的尽好自己的责任。
说到旅行的话,旅行的地方比较多,比较难忘的是,年轻的时候去宁夏中卫沙坡头。当时走到了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年轻的时候很好奇嘛,看到沙漠比较激动,就一直往里走,后来差点儿在沙漠中失踪,所以对那件事情印象比较深,在沙漠,如果往里头走,它的地形看起来都一样的,完全有可能就走丢了。还有一个比较印象比较深的旅行地是死海约旦的死海,一个是因为他的地貌的神奇,还有约旦那个国家市级贫穷和富有,那么和谐的统一在一起,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我印象还比较深的就是去日本之行。日本的经济的繁荣,商品的丰富,质量的好,服务的周到,日本人都非常讲规则讲秩序,非常爱清洁,但我日本之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的那种热爱工作,敬业的精神。
在日本,我看到很多工作的人都是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人。他们有些是退了休,但他们不愿意闲在家里就这么养老,或者说,他们不是为了钱,他们想出来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对社会有一些贡献。我曾经看到将近八十岁的老太太在我们住的酒店进行早餐服务。给我的触动相当相当大。因为中国好像到了五六十岁六七十岁就该养起了,但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那是日本人到了六七十岁七八十岁。都想老有所为,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儿,这个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我不敢说我老了一定做到什么,现在就我的工作而言,我要学习日本的敬业精神。
但即使足不出户,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也可以永不停歇地进行智力与精神上的环球探索。毕竟,很多人环游了世界,却根本不关心世界。你没有世界观,去看再多世界又有什么用呢?
我好奇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何谈论家人、伴侣和社群,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政府和宗教;我还好奇历史幽灵和现实语境的纠缠互动;我希望探究此地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今日的模样。我期待那些杂乱的、狂野的、新鲜的经验来冲刷我已有的个体偏见、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远方对我来说,有着“理解自我,梳理存在”的重要意义。
至此,或许终于可以回到旅行的本质了:因为你想要去人类生活发生的现场,跟那些生动的、即时的、未经安排的现实情绪产生互动。
至于谈到对于梦想这一说,现在这个年龄还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梦想了,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周围的朋友和同学总是说,看书看的比较多,为什么不写。最近这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所以说如果要有梦想的话,就是想写作。打算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算一个小小的梦想吧。
人嘛,总得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