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江源守望者

作者:骆思妤
主要内容     

江源守望者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成分逐渐趋于复杂,有机成分增多,饮用水处理难度增大。以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为主要步骤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对近年来水体中逐渐增加的一些微量有机污染物,如除草剂、杀虫剂、消毒副产物等,其去除作用极其有限。此外,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也很高,不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导致混凝剂药耗增加、水中铝的剩余量增高,而且产生大量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同时,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产生难闻的嗅味和有害的藻毒素。对日常饮用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着人群健康水平。”

非常偶然且迷迷糊糊的日子里,殊不知已经纵身于西南河流的保护志愿活动,对于水质,河流污染,这些不甚了解的词汇,我的记忆不再是停留在一位作家曾这样形容河流的满目疮痍“我不用‘她’来指代这条大河,因为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像它一样。”

我们来到了清水河附近的一个社区,负责人说,动员群众是江源守望者的主要内容之一,“最终来解决环境问题,还是要靠公众。公众参与的推动并不容易,但这对于环境来说有价值。我不怕花十年去做这个事。”忙忙碌碌了一阵,活动地点变得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笔墨纸砚皆俱全。

“我的家乡在江西河口镇,一个千年水运码头,这里是信江的上游,发源地武夷山脉的原始森林就在80公里外……”家乡的水文化,滋养着他内心深处与水最初的情愫,而后面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心里难免失落。

一阵攀谈之后,我了解到,成都江源发展中心是一个致力于链接江河上游守护者和下游城市社区、构架西南生态河流保护网络的环保公益组织,着重于关注河流生态研究和社区发展,培养青年环保人才,建立跨地域的紧密河流保护联盟。

活动形式和内如皆丰富多样,原来远不止社区活动这样轻松平凡。

社区活动到晚饭前夕结束,受邀于负责人,加入了“走河”。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一条支流,名为走马河,流至郫县又被称为清水河。我们途经的路段,河堤两旁全然呈现未开发的状态,虽不说炊烟袅袅,但至少鸡鸣狗吠。在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停留处后,进行了取水工作,皑皑的青苔顺着泥沙的夹携卷入清水河底,水流在河道中缓缓滤过,取水要取三次,为的是确保水质的纯粹性。进入瓶中的涓流将被送入化验,所代表的是这一方水质。

所幸,这一方水源还算纯粹,没有太多的杂质,没有过强的异味,水流底部的泥沙吸附了大量的微生物,一阵绿盈盈。

水不仅赋予了成都平原的富饶与繁华,水还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智慧,面对逐渐消失的河流与记忆,已经有了不胜数的志愿者与专家正在行动。江源守望者的足迹遍布了青海湖,若尔盖,岷江,大渡河,黄河等西南河流域。河流保护,始于情,治以恒,参者众,终必成是他们的精神口号。

无论说是影视文件或者是亲自探寻,我看过了不少江河形态,有葱葱郁郁,水草丰茂,河尤清冽的态势,有飞流急湍,不可一世的气势,还有的落魄絮败,宽厚的河床上只留下即将消失殆尽的水迹。又或者,她们受到污染,变得浑浊变得“尸横遍野”变得恶臭连天。我痛惜这一方方水源,这一方方净土,这一方方孕育了生命的摇篮。所以更加急迫了江源的守护。

江源守望者的负责人一直期待公众能够通过有趣的方式,从建设性的角度参与进来,而不只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否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链接,从内而外的热爱一方水土一汪水源。

结束活动以后的第二日,我们拜访了江源发展中心的工作室。一番畅谈之后,欣然加入了江源活动的正式志愿者,也许将去往更远更广阔的山河为水源保护献一份力,而最希望的是这一份力终将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