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活着》读后感

作者:龚榆鸿
主要内容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书中结尾处的这一句话,在我看来,是对富贵一生的总结。少年的富贵,总是寻欢作乐,无忧无虑,放荡不羁;中年的富贵开始醒悟,他想掘藏,输掉家产之后,他开始懂得照顾家人,想让他们吃好喝好;老年的富贵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与磨难,最后陪伴他的却只有那一头老牛。何等可悲。

这本书的名字叫《活着》,作者以第一人称回忆自述的角度,让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小说文字非常朴实,这也是由主人公富贵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决定的,也恰恰符合其身份。但虽然文字多用白描手法,但是在描人状物、情节安排等方面却显示出了作者的浓厚功底。

《活着》的剧情基本上都是悲剧。这本书里面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每一个悲剧都如实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读者通过书中描写的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想法感受人物的痛苦,如同身临其境,代入感极强。有人说《活着》这本书是刻意堆砌的悲剧,每个人物的死亡都只是寥寥数语,有庆死的时候只是脑袋一歪掉在了地上,凤霞死的时候只是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死的时候描述得更简单了——凤霞死了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这些在小说里面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离场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就像是在陈述一件平常的事,这就是余华笔触下残忍的一点,他描写的每一个人都很鲜活,读者可以非常清楚的进入到他笔下的角色,最后感受到亲人死去般的无助和麻木,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必然,没有必要刻意渲染煽情,但是最后我们还是会感觉到异常沉重。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正如他所说,小说中富贵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转折点,而对他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他年轻之时因为赌博而输掉的所有家产,从一个地主豪绅变得一贫如洗。他从前对活着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游戏人生,但是当他人生的这个转折点出现之后,他开始体验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生活,他认识到自己之前的定义是一种错误,于是他开始勤劳的学习种田,正如他说的那样:“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是笨鸟多飞。”他在他人生之中的第一个大转折上表现得出色,这也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基础,无论在面对什么困境什么挫折,也都要好好的活着。

之后,被抓参军,回乡生活之后又遇到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一个个像龙二,春生,队长这样的人被裹挟在时代中,命运身不由己,只有富贵顺从地活着,他活着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那是富贵身上唯一无法被剥夺的东西。当一个人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还能顽强的生活下去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不平凡的英雄。余华把种种磨难体现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不是堆砌悲剧,这是在以一个人的经历体现时代的变迁,让人觉得真实又戏剧。当苦难最终过去,富贵依然顽强乐观的活着,我们也会被富贵感染这积极的力量,从而学会从容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

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