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
程思艺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事物,它给人们甚至社会带来了许多益处,本文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探究音乐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的功能;综述
1音乐的研究背景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出行时,它可以成为你的旅伴;聚会时,它可以成为你和朋友们的纽带;心情不好时,它可以成为你的倾诉者。人类的音乐艺术,之所以能从远古纯朴的原始歌唱,发展到今天音乐舞台和传播媒体上的五彩缤纷、壮丽辉煌,是与音乐功能作用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它不断加深的美学认识分不开的。音乐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反映人的思想感情。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音乐的人往往可以从作品中认识到他们所了解的时代特征[1]、国家概况、人们生活的情景以及各阶层人们的多样化的性格特征,从而扩大了我们的生活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例如京剧《霸王别姬》让人们了解了两千余年前楚汉相争的斗争。清唱剧《长恨歌》让人们了解了唐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泉映月》反映了一个刚正顽强的盲艺人坎坷的一生,深刻揭示了他的内心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形象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强烈的反叛心理和求时尚的愿望。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实用功能。
2音乐的审美功能
2.1审美与教育
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希腊,音乐的审美功能都受到先哲们的高度重视。它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进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与趣味的效果[2]。音乐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使人快乐和满足,在心理和思想深层产生美感,并经过长期的感染,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它比单纯的娱乐所包含的范围更广,含义也更深。美感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在音乐这一艺术门类中主观在审美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2发扬与普及
人们听音乐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美的享受,无论是哪种功能其实归根结底都要通过审美功能起作用,因此音乐首先要能够动听,它的魅力也主要在于此,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音乐都不能不考虑听众的审美趣味与需求[3]。欣赏音乐需要比欣赏其他艺术有更多的预先准备,这是因为像语言类艺术,它的材料和规则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读者在阅读或聆听这类作品时实际上已经有了语言概念的基本储备。造型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手段都是与自然环境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视觉感官要比听觉更接近于客观世界,因而也更易理解[4]。因此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还需要做大量的普及工作。
3音乐的认识功能
3.1生活与文化
音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音乐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音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化内涵,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音乐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人们通过音乐进行认识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是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其次是它的民族特点、时代风格、体裁样式以及创作者想表现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3.2表意功能
当听者在音乐中捕捉到与现实世界的某一事物的音响特征相类似的音型时,会通过联想去“认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或某一生活场景。但是如果音乐与非音乐因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时,它的认识功能就可能大大增强了两种或多种艺术相互补充无疑可以将其表现对象具体化并增加其确定性[6]。音乐在这种综合中往往可以强化和深化另一种艺术的表意功能。
4音乐的教育功能
4.1思想与道德教育
音乐对人有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发展非智力因素,提高人的素质。由于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7],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是古代乐教思想产生的土壤。在古希腊柏拉图和古中国儒家的政治理想中都包含这一成分。
4.2社会责任教育
它潜移默化地肯定社会上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音乐艺术把一些消极庸俗的、有害社会的东西当作“丑”加以批判和讽刺,使丑恶的现象被人们更敏锐地感觉着,引起欣赏者的愤怒和厌恶,从本质上加以否定,从而教育人们不断去追求美的东西。例:舒伯特的《跳蚤》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都是用音乐的形式调整了上流社会人们的虚伪和丑陋。作者巧妙地用了动物的形象来刻画所要批判的对象,表现了作者对丑恶的社会现象的鄙视。在音乐更广阔的天空中,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教育人们不断进取、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追求光明、乐于奉献,还教育人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人性的本质,善良朴实、爱心有加、知恩图报。如《爱的奉献》、《咱当兵的人》、《孔繁森》、交响乐《黄河》等[8]。歌曲《儿行千里》深情的旋律、催人泪下的歌词牵动着每一个欣赏者和演唱者的心。歌曲弘扬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百善孝为先”。《你是这样的人》歌颂周恩来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为中国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讴歌了一位大国总理的风范与气节。
5音乐的娱乐功能
音乐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轻松的美的享受。从原始氏族的集体歌舞,后来的儿童唱游,到各民族现存的集体歌舞,群众聚会上表演的歌舞节目,都发挥这样的功能。通俗轻松的娱乐音乐,在古代社会中常作为宴饮音乐出现,在协后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则常作为餐厅、茶座、商场、候车室等及其他休息场所的背景音乐来播放,以增强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情趣[9]。从这种社会功能的反面表现来讲,娱乐音乐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可能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这是有必要抵制和克服的。
6音乐的实用功能
6.1生活应用
音乐的这种功能主要应用于集体劳动、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是以人的听觉感受能协调和引起人的另一种生理反应或促使人的心理产生变化为基础的。音乐在人们集体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能协调动作、激励情绪这一作用早己被发现,各种劳动号子就是音乐这种功能的产物。从生理学角度看,音乐可以起两种作用:一种是使人兴奋,给人以刺激,运动神经产生冲动,脉搏跳动加快,劳动号子所起的就是这种作用。
6.2人类精神应用
另一种是使人安静抑制,使呼吸和脉搏跳动减缓,运动神经得到平衡。在现代一些需要人们细心从事的精密工业劳动中,人们正在实验如何营造最佳的听觉环境,以创造出最好的生产效率。实验证明音乐的这两方面功能不仅对人,而且对其他生物也能产生作用。总而言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10],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音乐,从它诞生的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产生着作用;音乐,从它诞生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
参考文献:
[1]狄海波;陈宜张.大脑音乐功能的研究[R].神经科学通报.2005-02-20(7):527
[2]吴远华.音乐功能的双重维度与特征[J].音乐时空.2013-11-29
[3]王磊;冯羿.审美主体在音乐功能实现中的作用[J].河北学刊.2011-07-01
[4]黄燕.潜心研究音乐文化的真学者[R].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1(15)
[5]张语.音乐文化修养艺术[M].图书馆.2012(8)134-251
[6]冯光钰.再谈音乐功能——致友人书[J].人民音乐.1991-03-02
[7]王万珍;强春风.对音乐功能的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7-07-15
[8]李珺.音乐社会功能浅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03-15
[9]李晓天.人·音乐·社会——音乐教育本体与社会功能之断想[J].戏曲艺术.2003-02-15
[10]韦杰.中国音乐期刊乐谱传播的栏目化与社会功能[J]音乐传播.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