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的创作特点 ——以《埃及十字架之谜》为例

作者:曾鸿莹
主要内容     

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的创作特点

——以《埃及十字架之谜》为例

【摘要】在埃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中,描述了三起凶杀案,死者全部都是被割去头颅钉在T型十字架上,死亡现场也留下T型血迹标记,这样残忍的手法由始及终。这部作品与奎因之前的作品风格不同,氛围与诡计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其标志性的逻辑推理被放到了从属之地,这反而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逻辑、情节、故事性、怪奇线索

【正文】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从1929年到1971年,埃勒里·奎因发表了数十部推理小说。其中的9部“国名系列”作品和4部“悲剧系列”作品被认为是古典解谜推理小说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后人难以逾越的杰作。

在这里暂以奎因第一时期的作品《埃及十字架之谜》作为分析对象,来分析埃勒里·奎因的创作风格。

一.小说创作具有很强故事性,人物性格塑造

在埃勒里·奎恩创作的众多侦探推理小说中,大部分的作品主人公就是埃勒里·奎恩,在小说中他的身份也正是一名侦探小说家兼超级侦探,在小说中埃勒里·奎恩经常与他的父亲理查德·奎恩联手破案,父亲理查德是一名纽约警察局的巡官,性格朴实,行事坚决,有很丰富的破案经验;儿子埃勒里·奎因给人一种自负、狂妄的感觉,为了寻求刺激,他自己一个人研究并且独立探案。在《埃及十字架之谜》中开篇就写到“该报的报道中有如此多使埃勒里怦然心动的要素”紧接着埃勒里便硬拉着他的父亲去了案发的小镇一探究竟,在初次侦破没有取得突破之后,他回到了家中,之后文中写道:

“六个月过去了,在此期间埃勒里完全忘记了阿罗约离奇的谋杀案事件。要做的事情多的是。纽约,不想宾夕法尼亚那样,不完全是个人们互相友爱的城市,杀人事件多。巡官东奔西走忙于调查,埃勒里跟着,把他特有的能力献给激起她兴趣的案件。”

通过文中的这些描述可以清晰地知道,主人公埃勒里是一个对诡异奇怪案件极其感兴趣的人,始终保持着他的好奇心,只要是他听说了诡异的案件,不论有多远他都会一探究竟。在第二起凶杀案发生之后,埃勒里开车前往案发地,有一段对话把埃勒里自傲的性格所揭示了出来,

“布雷德伍德是走这条路?”埃勒里喊。

“是的,但你不能去哪儿,”警察绷着脸回答,“转回去,先生,快点。”

“沃恩巡官和艾萨姆地区检察官在等着我。”埃勒里咧嘴笑着说。

“哦,你是奎因先生?对不起,先生。继续开吧。”

埃勒里证明来得正当,得意洋洋,飞速朝前开车,五分钟后来到两个庄园之间的公路上。

初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埃勒里是一个有些自傲的人,在接下来的案件调查中,当他自信的提他出的推测可受到老师的反驳后,他会追问原因,与老师讨论,重审自己的推理,这样的刻画使埃勒里·奎因这一文学形象也给读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并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整本书讲述了三起T型十字架杀人案,三起案件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也找不到互相的关联,唯一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死者都被砍去了头,绑在T型十字架上,整个连环杀人案随着调查的层层深入,以及埃勒里大胆的推理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关键人物巴罗萨克把三个串联在了一起,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二.运用逻辑推理,重视案发现场的探查,情节错综复杂。

埃勒里·奎因的推理小说注重逻辑,崇尚公平性和解释的唯一性,小说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中的谜题设置有着强烈的自信,他们从不屑于误导读者,从不向读者提供无用的信息。每当故事进行到高潮,埃勒里·奎因总会以“挑战读者”的方式——一切线索均已给出,你能接受挑战,找出凶手么?与读者一决高下,而挑战通常以读者心悦诚服的失利告终。“挑战读者”的设置,也因此成为了奎因作品的商标和世界推理小说历史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桥段。另外,奎因的作品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渲染,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本书中,埃勒里的有一段推理真的让我很吃惊,文中写到:

“埃勒里露齿一笑。“托马斯·布雷德是罗马尼亚人——罗马尼亚有个城市叫布德雷;斯蒂芬·梅加拉是希腊人,希腊有个城市叫梅加拉;那个六个月前被谋杀的阿罗约小学校长安德鲁·范,他的祖国在亚美尼亚,在亚美尼亚有个城市叫范,还有一个湖叫范。如果在三个案件中,两个表面相关,另一个跟那两个中的一个谋杀方法相关,同样的现象发生了,如果只是巧合,那么我就是示巴女王了。更有意义的是人们会以为三个主角改了假名,那么第四个人物克罗萨克也会采用假名,但他没有,至少,欧洲和近东任何地方没有叫克罗萨克名字的地方,有何推理吗?”

“三个化名,”教授慢腾腾地说,“和一个明显的真名。明显是真名的拥有者卷入了三个化名中的一个谋杀。也许......我想,奎因,我的孩子,我们开始抓住了这象形文字的关键。””

这一一个关于T字型意义的推理在文章中占了大量的篇幅,在我刚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只有震惊,并不知道埃勒里是如何推理出这一结论的,但无疑这一段缜密的推理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T字型标志可能就是这三个用了假名字的人的共同特征,而这一特征无疑就是名字。在整本小说中类似的逻辑推理还有很多,往往作者奎因会在得出结论之前给出自己的推论,然后给出读者一个可以自己自己思考的空间,再在下面提出自己的结论,无论读者的推论对没对,这无疑就是给了读者一个体验推理过程的时间,让读者更享受推理,并在书中展开一场作者与读者的博弈,在同等证据的前提下,看谁能更接近真相。这也正是埃勒里·奎因侦探推理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挑战读者”。

三.“怪奇线索”的理念

在埃勒里·奎因的小说中都贯穿着“怪奇线索”的理念,在奎因早期的作品中有一部分被称为“国名系列”,顾名思义,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标题都含有“国名”,更准确的说就是“国名+物件”,而这里的“物件”大多都与“怪奇线索”有关,例如《罗马帽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以及《埃及十字架之谜》。在《埃及十字架之谜》中最诡异的就是死者都是无面尸,死后都会留下T型标记。其实“无面尸”在很多的侦探推理小说中都出现过,日本作家横沟正史还提出了“无面尸讲义”,其中提到侦探类型的小说最主要的形态就是“一人两角”型、“密室杀人”型、“无面尸”型三种,而“无面尸”型最不同的就是死者通常脸部已经无法辨认,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一直被当成受害人的人是不是真的受害人,会不会他就是犯人。就此也就能引起读者的重重猜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埃及十字架之谜》中,无面尸也具有怪奇的特征,为什么凶手要取走受害人的头部?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案子就会迎刃而解。埃勒里面对三起血腥诡异的无头尸案,他所知道就是这是一次复仇,可是就算他们已经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却也迟迟抓不住它,这也让读者进入故事,跟随线索一起推理。文中有一段这么写到:

“一个也没......于是马特,俺,和那些小伙子们,俺们从那大块、块头、衣服、文件以及这类东西,认出死尸,俺们把他放下来。在回镇的路上,俺们在范家门前停下。”

“是的,”埃勒里热切地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妈的,俺就痛痛快快地都给抖搂出来吧,”鲁登治安官说,拼命嚼着烟片,“可怕的打斗痕迹,椅子全都翻了,差不多啥上面都有血,大门上一个用血涂写的大T字,那些报纸文件被弄得乱七八糟,而可怜的克林不见了。”

我看到文章这里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既然死者的头被砍了,面对一具无头尸,仅仅就凭借死者身上的一些证件就来判定死者就是安德鲁·范,我觉得这个方法并不严谨,既然死者的头没了,那最直接证明死者身份的东西就没了,犯人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销毁最容易让警察根据死者社会关系查到自己的证据,那又怎么会忘记销毁掉死者身上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从而让警察有迹可循呢,接下来提到死者家中的仆人克林,在那晚之后就消失不见了,这一点更加深了我的怀疑,一个跟死者关系这么亲密的人怎么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消失不见呢,而且在消失之前毫无征兆,我有理由怀疑这一事件的受害者实际上是仆人克林,就此我就产生了两种推测,一种是假的受害者安德鲁·范就是犯人,还有一种就是凶手杀错了人。这一点也就是作者最喜欢和读者玩的“挑战读者”,提供给读者同等的证据让读者自己进行推理,这也让读者有了验证自己想法而继续读下去的冲动。事实在后文中证实,我的推测对了一半,真正的受害者就是仆人克林,而犯人却不是安德鲁·范。

在整本小说中,除了无头尸还有一个怪奇的线索,就是凶手留下来的“T”字型。第一个案子在报纸上被称为“T谋杀案”起初还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接下来的文中便对此名称进行了解释:

“死者的头部被砍去了,弄的尸体再像一个大的字母T不过。路标形成一个T。交汇路口形成一个T。在离交叉路口不远处的范家的门上,凶手用受害者的血涂写了个T。”

最初看到这段描写的时候给了我一种很诡异的感觉,为什么是T,为什么不是别的字母,这个T到底代表了什么,只要解开了这个问题,这个案子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两个怪奇的线索就是作者埃勒里·奎因给读者留下的谜题,也正如奎因的读者易于识别的那样,这些作品总是妙趣横生且又神秘莫测。

在读完整本小说之后,留给我的就是满满的震撼,在奎因的小说中,先是进行调查、寻找线索,接着对线索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推论,最后再对推论本身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事件的真相和本质。这样严密的推理过程让读者从一个旁观者身份转化到了小说中,跟着这些线索过了一把推理的瘾,埃勒里·奎因尝试了推理小说几乎所有的可能性。为推理小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一个内心燃烧着黄金时代火焰的人,挑战不可能犯罪的题材是奎因的一种特殊的爱好。也正是因为埃勒里·奎恩独特的创作手法,吸引了以大批奎因迷前来研究。

【参考文献】

1.《埃及十字架之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美】埃勒里·奎因著韩长清译

2.《奎因百年纪念文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Ellry主编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