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一个“硬核”的战争片,不足也足

作者:王勇涛
主要内容

作为最近一部十分火热的电影,《红海行动》在观众的惊呼声中证明了它自己的超凡与不俗。相比于国内之前所拍摄的军事题材类电影,这部作品有着许多的闪光之处,对细节的深入考究、对战争画面的深刻描绘以及对战友情谊的恰当表达,不但使其自身大获成功,也使得国内军事题材电影的拍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假如你是一个军事迷,或说对军事有一些了解,仔细观察这部电影的细节,你会吃惊的发现其考究是如此的面面俱到。电影中小队成员在行进过程中防御区间的划分清晰明确,而这样的细节在之前的国内同类电影中极少考虑到。对两名狙击组士兵的分工和搭配,对士兵战术动作的体现以及对坦克反应装甲的使用,总体来说也是十分“硬核”。即便是对军事并不了解的人,面对这样的场景也会产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因为这是之前电影所从未展现过的。在大量拟真细节中组建起来的这样一部作品,与去年同题材的电影《战狼2》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不能说《战狼2》与《红海行动》相比略逊一筹,作为一部传统的“热血”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在情感渲染上堪称一座高峰,虽然其中确实有着许多“强行催泪”的成分。与传统的刻画方式相比,《红海行动》以严谨的战争细节、肃杀的战场环境来征服观众,可以说是十分有开创性的了。

从电影的内容来看,在非洲城市的街道进行的近距离作战怎么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同类型的大片《黑鹰坠落》,这大概也是有许多人将《黑鹰坠落》与《红海行动》相提并论的一个原因吧。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人们潜意识中对《红海行动》是有着相当高的评价的,否则也不会将两者拿来对比,这种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是国产军事类电影的一个大进步了。

但坦白而言,《红海行动》依旧有着许多不足之处。的确,《红海行动》具有一环扣一环激烈而紧凑的剧情,但这也导致文戏的过少。20多分钟的文戏与138分钟的片长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观影感受,观众被激荡起伏的剧情完全吸引,一次次的期待着下一个镜头,直到电影终了才反应过来:“什么,已经完了?”然后陷入短暂的淡淡失落中。而诸如《黑鹰坠落》等一些作品,更能处理好文戏的比重,并且利用文戏来表达作品所想要带给人们的一些思考。电影的结束随着剧情自然结束,反而给人以一种漫长的感觉。面对荧屏,观众并不是完全沉浸在战争的喧嚣中,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聆听士兵们的心灵述说。随着士兵们撤出城区,回到营地,透过一幅幅的画面,观众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这种绝望、低迷、悲痛相复合的情感不是藉由简单描绘战争本身就可以做到的,《黑鹰坠落》就是这样,他具有一种纪录片的气息。

我相信《红海行动》本身可以具有更好的渲染力,但事实是这一作品无法更上一层楼。这不是导演或者任何演员的问题,我国的军队近二十年来缺乏实战才是最尴尬而最根本的原因。缺乏实战的国家和人民对于战争缺乏全面的认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近些年来各种抗日“神剧”的层出不穷。透过各种抗战纪录片,我们可以经由老兵的记忆来了解到战争的残酷,而这些既有的事实却完全没有在现在的影视剧中体现出来。如今《红海行动》给我国的影视业上了一课,但其自身也无法完全展现出战争以及战争与人在心理情感上的深刻互动。作为美军在索马里行动真实事件的改编,《黑鹰坠落》从一开始就烙上了战争的阴影,而在电影二次加工下更是充满了对战争本身的反思。《红海行动》虽然有也门撤侨的真实历史背景,但战争部分毕竟是虚构的,而影片的重心也并不在紧张的撤侨本身,因而给人带来的“心理负担”也相较小得多,要想给人以更多深切心灵体验是有一定困难的。

倘若哪天我国和我国的人民也遭遇了战争的困扰和摧残,我想一部极其优秀的战争军事题材电影是一定会出现的。但又有谁期盼战争的到来呢?愿世间永无战争!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