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周秀萍
主要内容     

偶然翻到朋友的一本书《许三观卖血记》,被题目所吸引,有点点惊讶,“卖血”这个词像是有着久久的年代感,又好像在父辈的谈论中提及,于是,我读了这本书。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每当情况特别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半个月天卖一次血,最后导致大病不起的一本小说。

许三观一开始在我心里是一个没有理想甘于平凡的人,甚至我不喜欢他的作为,不喜欢他对于“以眼还眼”的看法,也讨厌他计较一些我所认为的小事,甚至感受到他的市井。但是生活的磨难远远不止我所看到的,更多的,我看到他对于一个家庭的付出,我甚至感受到一些光芒。一个平凡人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光芒。

许三观得知许一乐不是他的亲身儿子时,我看到他对玉兰的发泄,对一乐的抱怨甚至驱赶,可是最终又在一乐无家可归时收留了他,并且抚养了他,在那样一个流言纷扰的年代,许三观的善良,是让我无比钦佩的。印象深刻的片段,脑海里还有许多:第一次的卖血,许三观给了帮玉兰退了上一门亲事的礼钱,娶了徐玉兰,我想着他果然实现他年少的小梦想;在许一乐与人打架需要赔偿的日子里,许三观卖血换回了家里一切,赔偿方铁匠的损失,我开始惊讶,许三观怎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尤其在他这般对许一乐抗拒的日子里;在自然灾害来临的日子里,在一家人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瘦的日子里,许三观选择卖血换来一家人的口中餐,却又不肯让一乐一起享用时,我才明白,他心中的挣扎,他对一乐的喜欢,又对往事的芥蒂;在为二乐寻求一份好工作的日子里,许三观卖血为二乐的队长送礼,现实里多少父亲母亲,为了儿女的前程,也像许三观一样,每一个吃苦挨累受了挫折的父亲,大概都希望孩子不为斗米折腰,不为金钱媚骨,而许三观,希望儿子不在和他一样需要卖血面对生活的无奈;许一乐重病需要医疗费时,许三观一路卖血,从家一路卖到上海,结果他在路途中病倒了,他在寒冷的夜里瑟瑟发抖,心中牵挂的一直是卖血筹钱,这样的爱,如何让人不感动呢…每每许三观卖血时,许玉兰的话言犹在耳,她说“血是从祖宗身上传下来的,卖血就是卖祖宗”我想许三观是在意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年代,有着相同的思想,但是为了这个家,他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心里底线,选择卖血。

书里有一个说法,卖血之前得喝很多井水,许三观每每卖血之前就会喝很多,因为有人说这样可以把血化淡一点,知道抽血之前不能排尿,不然徒劳一场。我一边笑这些人的无知,一边又替他们感到可怜,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又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呢?冬日的河水冷的牙齿颤抖依旧要喝下去,卖血之前憋尿的滋味再难受也得忍下去,卖血后的钱却又是为了一家人,为了生活。书中卖血的人都会在卖血之后去一家饭店,“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温一温”,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的身体,也有一颗心。

许三观的花甲之年,儿孙在,老伴在,不担心工作,不担心生活,不用再卖血。他想吃炒猪肝了,从前的他为了卖血吃炒猪肝,如今的他为了吃炒猪肝卖血,我看到这里,其实挺开心的,我想,卖血终于不是一件他维持生计的万不得已,生活对他开始多了宽容。可是我错了,许三观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只有卖血吃炒猪肝才划算,所以才会当有人说他的血不值钱,只能给油漆工当油漆用时他哭了,像个孩子一样无助。许三观把卖血刻进脑海了,卖血给了他一切,给了他妻子,留住了家,救了他儿子,给了他生活,在他所有最难的时候,卖血帮助了他…

卖血的许三观,卖血改变了许三观。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