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微信和QQ,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微信。
自2011年1月21日上市以来,微信创造出了一个接一个惊人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广告收入增至36.79亿人民币,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而在2017年的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也将微信的应用引入到了一个更为方便简洁的阶段。到现在,小程序上市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而我们也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从肯德基自助点餐,到火爆大半个朋友圈的小游戏“跳一跳”,小程序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分开。但你有认真地去了解过小程序的构成吗?
我想除了那些致力于微信推广的程序员以及互联网大咖外,是没有多少人对小程序有过仔细了解的。在我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仅仅将微信小程序当作“轻量化的APP”来看待。本书于2017年3月28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分为认识篇、开发篇、运营篇三个部分来对微信小程序进行介绍,逻辑清晰、简单明了。我着重阅读的是第一、三部分(因为第二部分涉及更多的是小程序的实际搭建),本书因为出版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在一些案例上稍显陈旧,但没有影响总的阅读效果。
首先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小程序是什么?从不同的人的口中,得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引用了微信教父——张小龙的话对小程序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搜’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须安装卸载。”这也就体现了小程序最大的一个优势——即用即走,无须下载。对小程序有过使用体验的朋友应该对此深有感触。当你需要打开一个小程序时,直接在搜索框搜索小程序的名字,点击打开即可。而不用像APP一样,还要通过搜索、下载、安装这几个繁杂的步骤才能使用。并且,打开一个App一般要进行几秒的缓冲加载,而小程序因为较小的内存,打开即可使用,更具便捷性。在本书中,作者还开了一个玩笑,以后智能手机用户的手机里就只需安装应用市场和微信,就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要。但就目前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这也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微信小程序另一个优势是低门槛、低成本。而这个程度有多低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如今开发一个小程序,只需要2~3个工程师,花费3~4天时间就可以实现原生APP90%以上的功能。而开发出一款既适合iOS又适合安卓应用的APP,至少需要两三个月,而且仅技术开发的成本就达到百万元级别,这还不算上UI前端以及市场推广等成本。虽然微信小程序有着以上两点巨大的优势,但其本身仍有着先天性的缺陷。第一就是流畅性低,因为其较小的内存以及开发空间,就决定了小程序不能像APP一样快速处理一些复杂的内容;另一方面,小程序的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前一缺陷的影响下,小程序的功能必然不能复杂化。只能适合一些使用频率低、功能相对少,并且有服务属性的应用。并且,微信方对小程序的开发有着诸多限制,例如:禁止诱导分享、诱导关注。这在最近爆红的小程序游戏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些游戏起初具有分享获得游戏金币的功能,但在经过更新后,这一功能就被取消了。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与微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小程序购买火车票、阅读电子书甚至于参与你感兴趣的公众号的众筹。而这些在几年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也无不让我们感到惊讶。身为网新的学生,我们应该拥有更为前沿的视野,为国家的新媒体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