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有名的谚语:“Curiositykilledthecat”,好奇心害死猫。
大半个学期的课程中,老师经常提到,不管是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或是东方传说,总有一些不变的母题,比如许多神和英雄总逃不过的“命运”二字。而有一种因素,也常常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中,它让主角们按捺不住某些情绪从而有了某些行动,从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这种因素,便是好奇心。
《圣经》中,起初的伊甸园里有亚当夏娃幸福的生活着。蛇的蛊惑勾起了夏娃对智慧的向往,树上鲜嫩的果实便时时刻刻诱惑着她,终于她忍不住拉着亚当一起吃下了智慧果。最终得到的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伊甸园且收到了诅咒。
在希腊神话中,先是有众神之主宙斯为了惩罚一心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将一颗探索的心作为礼物送给潘多拉,致使潘多拉打开了魔盒,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灾难、疾病、苦痛等等,所有邪恶的事物降临人世,人类近乎灭绝。后有河神俄阿格洛斯与缪斯女神卡利俄珀的儿子俄尔普斯。痴情如他,对妻子欧利蒂丝的爱恋以及对环境的恐惧支配了他的理性,他不断地想着“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她的气息?”“为什么我听不到她裙裾的声音?”在即将走出冥途时,为了确认爱人是否好好地跟在自己身后,他终于忍不住回头,却使得欧利蒂丝再次坠向冥界的无底深渊。
在罗马神话里,有单纯的普绪克受姐姐们鼓动,耐不住心中的猜疑,想要看到丈夫丘比特的真容,“背叛”了与丘比特的约定,伤到了丘比特,也使得丘比特负气离开。在找回丈夫的最后一次考验中,她又因为不自信和对美貌的渴望打开了冥后托她转交并特意嘱咐不可以打开的盒子,陷入了沉睡。
而在日本神话里,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既是血浓于水的手足又是相敬如宾的夫妻,他们的感情本是浪漫唯美的。在生产火神的时候伊邪那美被烧伤,不久后死去。为了找回妻子,伊邪那岐去到黄泉国。千辛万苦终于有盼头可以将妻子带回人间,但是在黄泉国众神允许之前他不能看到妻子的模样。在等待妻子时,他却没有经受住考验,通过木梳齿燃烧的火光偷看到伊邪那美已经腐坏的模样。他被吓跑了。美好的感情最终成了悲剧,凄冷的黄泉比良坂是他们的决绝之地。
到了中国上古传说,嫦娥没有按耐住自己对吃下仙丹成仙后的长生生活的向往,有的版本中加入了坏人逢蒙的推波助澜,她过量服用了本是两人份的丹药,飘飘悠悠地飞升到月亮上。从此只有玉兔陪伴她,只有孤独与寂寞如影随形。
这些故事中,好奇心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或者出于爱情,或者出于对未知的迷茫,或是出于对结果的期待,又或者出于被种植在心里想一探究竟的心理。纵使除了亚当夏娃遭受的惩罚和伊邪那美伊邪那岐两人的诀别是彻底地悲剧,以上其他几个神话故事的最终结局都还算圆满,也不能否认,过度的好奇心直接导致的结果总是令人惋惜甚至痛心。
好奇心,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未知的新奇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类个体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精神健康和活跃的重要标志。从天地开辟后万物出现开始,生灵就开始了对世间万物的探索之旅,人类更是如此。人类富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认为,周遭的万事万物都有必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些好奇诱导着我们创造并纪录下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天地怎么出现?人从何而来?为什么有山川河流?天气怎么变化?……有了好奇心,才有了人们对自身、对外界未知的一切的无尽探索;有了好奇心,才有了人类对世界越来越深刻的认知;好奇心,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原动力;好奇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一种奇怪的驱动力,只有在适度的情况下才不会带来令人遗憾的效果,过度的、失控的好奇心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危险之中。或许是意识到了好奇心的强大力量,宙斯才会以好奇心为钥匙,看似送礼实则惩罚,纵然有普罗米修斯对弟弟的千万不能接受神的礼物的告诫,却抵不过宙斯对潘多拉的一句“千万不能打开盒子”。其他的神也总是以相似的题目考验可怜的人的好奇心,偏要给你一个盒子,百般叮嘱不能打开,故意告诉你一个秘密,万般嘱托不能照做。效果也是相似的,越是强调,越能激起人的好奇心,最终盒子被打开、动作被执行。
好奇心害死猫,在各方神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好奇心,作为一种特殊的驱动力,它从心底萌发,随时随地,无处不在。